一些细菌会引发化脓、破伤风、伤寒和肺炎等疾病,很多人谈细菌色变。其实有些细菌对人是有益的,比如制作酸奶用的乳酸杆菌,而有些细菌只有特定条件下才对人体有害,比如说大肠杆菌。不过,如果是存在于空气中细菌,无论是有益菌还是致病菌,只要超过一定含量,都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哮喘、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炎等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当空气细菌含量大于1000个菌落/立方米时,伤口感染率显著增高,所以1000个菌落/立方米常作为清洁空气和非清洁空气的界限。医疗领域对空气细菌含量有更高标准,一般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要小于10个菌落/立方米,普通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也要小于200个菌落/立方米。喜欢森林疗养的朋友或许关心,森林中空气细菌含量有多高?分布有哪些规律?又该如何根据空气细菌含量来布局疗养设施?
森林分泌的芬多精具有杀菌的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如果林分和位置选择合适,空气细菌含量是比较容易控制在1000个菌落/立方米以下的。比如在夏季黄山,森林中空气含菌量均值为503个菌落/立方米,而同时期合肥城区空气含菌量均值为6202个菌落/立方米。当然不同林分的细菌含量也有差异,芬多精挥发能力强,森林空气细菌含量就低。比如在太行山区的一项研究表明,栓皮栎林细菌含量438个菌落/立方米,侧柏林1818个菌落/立方米,刺槐林2021个菌落/立方米。另外,土壤是空气细菌的主要来源,不同树种的土壤细菌多样性也有显著差异,比如有研究发现,白桦林与油松林土壤细菌种类更少,而现实中白桦林芬多精的杀菌能力也更强。这样看来,在森林疗养基地设置长期滞留设施时,林分类型应该是重要考量因素。
高海拔森林的空气细菌含量会更低,许多自然疗养地选择在中山地区,空气细菌含量低是重要考量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中细菌含量会降低,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首先,海拔高,气温和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其次,高海拔地区紫外线较强,对细菌有杀灭作用;还有,高海拔地区空气颗粒污染物较少,细菌缺少依附的载体。除了海拔之外,地形也是影响森林空气细菌含量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与沟谷相比,开敞的山顶和山腰空气细菌含量更低。
如果综合控制林分类型、海拔、地形和季节的影响,森林中短时间内空气细菌含量可能会低于200个菌落/立方米,但是要长期保持在普通手术室标准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