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经常双手发颤,一定会有人劝他到医院看看,是不是帕金森病。
什么是帕金森病
180多年前一个外国医生就碰到一个这样的病人,当时谁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当这个医生把病例公布后,人们发现这样的病人还真不少,只不过有的没引起重视,有的当成了另外的病。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医生(他名叫Parkinson),就把这种病叫做Parkinson病,翻译成中文就是“帕金森”,有的也翻译成“巴金森”。
为什么不取个中国名呢
这个想法原来就试过了,未行通。当时把这病叫“震颤麻痹”,因为症状有肢体抖动,又不听使唤,但这病不仅仅是这两个表现。还有流口水、肚子疼、写字越写越小,还有阳痿等。有的病人整天低着头,板着脸,这在医学上叫“面具脸”。
这么多症状用“震颤麻痹”四个字是概括不了的,所以,还是叫“帕氏病”,用英文表示为“PD”。
最初,人们不知道病根在什么地方,现在也没有完全解开这个迷。通过尸体解剖等方法,终于发现脑子有问题,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而是刚开始。
在显微镜下,大脑简直如汪洋大海,病根在哪里,直到本世纪中叶还在争论不休。有说在壳核,有说在纹体,有说在黑质,其实这些部位都有病变。
1953年,提出了“黑质理论”,得到了公认,人们都在显微镜下看到大量黑质神经细胞脱失。但是,有的病也有黑质神经细胞脱失,却没有帕金森病的症状。
还有一些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病,症状明显,但黑质神经细胞却没什么脱失。黑质脱失的神经细胞能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影响神经的活动,可以说帕金森病本质是多巴胺少了,而不在于哪个地方的多巴胺神经细胞有什么变化。
经常运动,远离颤抖
1.放松和呼吸训练
闭上眼睛,开始深而缓慢地呼吸。在吸气时腹部鼓起,并想象气向上到达了头顶,在呼气时腹部放松,并想象气从头顶顺流而下,经过背部到达脚底,放松全身肌肉。如此反复练习5~15分钟。
2.面部动作训练
可对着镜子做皱眉、用力睁闭眼、鼓腮、露齿、吹哨、微笑、大笑、露齿笑、撅嘴等动作。
3.头颈部训练
头部上下运动、左右转动、侧转、左右摆动等。
4.躯干训练
有节奏的侧弯运动、转体运动、仰卧起坐、俯卧撑及燕式平衡等训练,可控制躯干腹背肌力量与协调。
5.上肢及肩部训练
耸肩、臂上举、后伸等牵伸锻炼,也可利用社区内吊环等器械加强肩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6.手部训练
利用家庭已有的各种器械或物品,如毛巾卷、黄豆等,可反复进行握拳伸直、手指对捏及分指训练等。
7.下肢训练
在卧位时可进行髋、膝关节牵伸练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社区资源中较常见的单杠进行压腿等牵伸训练。
8.步态及平衡训练
站立位下,双下肢前后迈步训练、躯干重心控制训练、原地踏步、跨越障碍甚至走“一”字步的训练等。
9.语言障碍训练
上述的面部训练动作,再加上伸舌、饶舌等运动,可改善因面舌肌僵硬导致的说话困难,大声朗读及唱歌等也有利于改善语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