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管年龄?
血管年龄,是指心脑血管的老化损伤程度,血管老化越快,血管年龄越高,也即说是血管比这个年龄的平均血管质量差。一般而言,血管年龄会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专家建议,30岁以后就应该定期检查颈动脉超声,预防血管年龄提前衰老。国外专家曾经提出血管年龄自测项目,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血管年龄竟会高达40~50岁。
血管年龄一般高出生理年龄10岁以上的人,患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的可能性较大。
动脉管壁较厚且具有收缩舒张功能,血液流动就相对平缓,相反,如果血管变硬,心脏为了保证血液的供给会做调整,不说血管本身受到的压力冲击。
最重要的是:血管外周的人体器官就会每分每秒受到不正常血压的磨损…这种损伤几乎是不可逆的。
由于人体有很强的协调、适应能力,有一半以上的血管老化的人,初期是没有任何身体上的直观表现的。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血管年龄?
从而防范于未然呢?
血管年龄初步测
如果您平时有做血脂检测,可以拿出化验单对照上面的数值,来计算一下:
“血管年龄”=[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数值为<4,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越低。
如果动脉硬化指数≥4,说明已经发生了动脉硬化。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就越高。
符合其中1~4项,说明血管年龄尚属年轻;
符合5~7项,提示血管年龄超过生理年龄10岁以上;
符合8~11项,说明血管年龄比生理年龄大20岁以上。
专家建议:30岁以后,应定期检查颈动脉,及时进行茵柏仑血氧抗衰预防疗养,而在确诊有血管类疾病后,需要做进一步的CT、核磁等更精确的影像学检查。
如何保持血管年轻态?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早睡早起、合理膳食、限盐限油、减轻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降低血压、修身养性;
学会一套血管操
人体全身血管主要分三种: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锻炼方式也不同。
动脉血管:有氧运动+肌肉锻炼
跑步、行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加速血流对血管内壁的冲刷,使血管保持很好的弹性。肌肉锻炼比如举哑铃、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对血管起到一个很好的挤压作用,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来得相对轻松,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
静脉血管:安静的锻炼
比如按摩、拍打、冷热水浴、蒸桑拿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体表上的静脉血管得到更多的刺激,一张一缩,从而增加血管的弹性和对刺激的耐受力。
毛细血管:一切让你身体升温的运动
毛细血管遍布全身,最多也最细,锻炼它们也是最容易的,那就是一切让你身体升温的运动都可以,也就是说,在你锻炼动脉和静脉的同时,毛细血管也跟着“做了体操”。
遵循每年体检
健康人群在每年一次的体检中,应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的水平,并在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需要专业医生的药物治疗。其中,空腹血脂应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测定。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或遵医嘱)测定1次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