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疗养新法 > 警惕!心脑血管病冬季持续高发,如何预防?

警惕!心脑血管病冬季持续高发,如何预防?

2018-05-16 来源:茵柏仑生命疗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们不容易感到口渴,喝水比较少,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变高。血液黏稠度升高可以损伤血管内皮,为斑块和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影响心脑供血。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逐渐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有16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300万,心脏病每年直接导致55万人死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总人口。

随着冬季的到来,心脑血管病又进入了发病的高峰期,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那么,寒冷季节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病呢?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4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泛指由于血脂紊乱、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心脑血管疾病有多种,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栓等,而冬季更是此类疾病的高发季节。

心脑血管很“怕冷

1、寒冷让血液变黏稠

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们不容易感到口渴,喝水比较少,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变高。血液黏稠度升高可以损伤血管内皮,为斑块和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影响心脑供血。

2、寒冷导致血管痉挛

在人体突然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到寒冷的室外时,血管无法适应激烈的冷热变化,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血管痉挛会使血管腔变狭窄,阻碍血液通过,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血管内已经有斑块的患者发生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彻底切断心脑血液供应。

3、寒冷导致血压升高

在寒冷环境里,人体外围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上升,血压越高,罹患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此外,寒冷时人的活动量减少。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因而减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正常人在冬季也可能患上心脑血管病。如果突然出现讲话含糊不清、上肢无法向上举、发生拖步、走路不稳症状,都有可能是急性脑中风发作的征兆。

秋冬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生活规律

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出门过早,受到寒冷刺激,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饭后10点再锻炼;

适量运动

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

保持乐观态度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过于兴奋或生闷气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疾病。

注意饮食

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定期检查

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