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中心 > 商务接待 > 各国禁忌你知道多少?

各国禁忌你知道多少?

2017-09-26 来源:社交礼仪顾问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德国人注意衣着打扮,外出时候必须穿戴整齐、清洁;约会准时,时间观念强;待人热情、好客、态度诚实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妇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

  国际交往中,熟悉和了解交往对象的习俗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让你在交往中得心应手。

  今天小编主要介绍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主要习俗礼仪。

  一.东方国家习俗礼仪

  1.日本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遇到女宾,女方主动伸手才可以握手。日本人一般不用香烟待客,如果客人要吸烟,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日本人注意穿着打扮,平时穿着大方整洁。在正式场合一般穿礼服,男子大多穿成套的深色西服,女子穿和服。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不随便脱衣服,如果需要脱衣服,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在一般场合,只穿背心或赤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在日本,“先生”的称呼,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和日本人谈论茶道,是非常受欢迎的。茶道,是日本人用来修心养性、进行交际而特有的沏茶、品茗的高尚技艺,是一种讲究礼仪、陶冶情操的民间习俗。他们喝茶不直接把茶叶放进茶杯,而是放到小巧玲珑的茶壶里。倒的时候,用一个小过滤网防止茶叶进入杯里。而且总以半杯为敬,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杯茶的中国人总觉得难以解渴。

  不管家里还是餐馆里,坐位都有等级,一般听从主人的安排就行。日本商人比较重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在商务谈判中十分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希望对方也这样做。

  赠送礼品时,非常注重阶层或等级,因此不要给他们赠送太昂贵的礼品,以免他们为此而误认为你的身份比他们高。

  日本不太流行付小费,如果拿不准,就不给。付小费把钱放在信封里或用纸巾包裹着,日本人认为收现钞是一件很难堪的事。

  日本人用筷子很讲究,筷子都放在筷托上。还有“忌八筷”的习俗,就是不能舔筷、迷筷、移筷、扭筷、剔筷、插筷、跨筷、掏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里。

  把书法作品或是精美的印章送给日本人,是受欢迎的。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印章的边缘特意刻成破碎型,以示古老苍劲。如果这样送给日本朋友,对方就会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这种不完整是不吉利的。

  2.韩国

  韩国人讲究礼貌,待客热情。见面时,一般用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候还加上适量的糖和淡奶。

  韩国人初次见面时,经常交换名片。韩国很多人养成了通报姓氏习惯,并和“先生”等敬称联用。韩国一半以上居民姓金、李、朴。韩国人业务洽谈,往往在旅馆的咖啡室或附近类似的地方举行。大多数办公室都有一套会客用的舒适的家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之前,举止合乎礼仪是至关重要的。韩国人注重服饰,男子穿西服、系领带。

  如果邀请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按习惯要带一束鲜花或一份小礼物,用双手奉上。不要当着赠送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进到室内,要把鞋子脱掉留在门口。

  韩国人对边吃饭边谈话非常反感。

  韩国人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特别是女性在笑的时候还用手帕捂着嘴,防止出声失礼。

  在韩国,妇女十分尊重男子,双方见面的时候,女性总会先向男性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座的时候,往往也是男性在上座,女性在下座。

  韩国人对“4”非常反感。许多楼房的编号严忌出现“4”字;医院,军队绝不用“4”字编号。韩国人在喝茶或喝酒的时候,主人总是以1、3、5、7的数字单位来敬酒、敬茶、布菜。

  3.新加坡

  新加坡人十分讲究礼貌礼节,服务质量很高。新加坡华裔在礼仪方面和我国相似,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比如两人见面时,相互作揖。通常的见面礼节是鞠躬、握手。印度血统人仍保持印度的礼节和习俗,妇女额头上点着檀香红点。男人扎白色腰带,见面时合十致意。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按伊斯兰教的礼节行事。

  华裔新加坡人信奉佛教,而且很虔诚。他们喜欢在室内诵经,诵经的时候不可以被打扰。

  在新加坡随地吐、扔弃物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4.泰国

  泰国人的待人接物,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朋友相见,双手合十、互致问候。晚辈向长辈行礼时,双手合十举过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双手不必高过前胸。行合十礼时。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重程度越高。泰国人也行跪拜礼,但要在特定场合,平民、贵官在拜见国王和国王近亲的时候行跪拜礼。国王拜见高僧的时候要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也跪拜在地。

  把东西扔给别人是不礼貌行为。

  从坐着的人们面前走过时,要略微躬身,表示礼貌。

  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认为是极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头,认为小孩一定会生病;

  忌讳用红笔签名,因为人死后是用红笔把姓氏写在棺材上。

  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把脚伸到别人跟前,也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不然都是失礼。忌讳用脚踢门,否则会受到人们指责。

  就坐时,最忌讳翘腿。把鞋底对着别人,被认为是把别人踩在脚底下,是一种侮辱性的举止;妇女就坐时,双腿要靠拢,否则会被认为没有教养。

  当着泰国人的面,不要踩门槛,他们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

  在泰国,男女仍然遵守授受不亲的戒律,所以男女不能过于亲近。喜欢红色、黄色,忌讳褐色。

  习惯用颜色表示星期。如红色是星期日,紫红色为星期六,淡蓝色为星期五,橙色是星期四,绿色为星期三,粉红色是星期二,黄色是星期一。

  5.印度尼西亚

  印尼人初次见面都要交换名片。由于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拿东西给人家或者向别人拿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右手而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左手是拿“不干净”的东西。

  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

  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

  印尼人忌讳夜间吹口哨,认为它会招来游荡的幽灵和挨打。

  忌讳吃猪肉食品,忌饮烈性酒。

  6.印度

  印度人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

  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忌讳吃猪肉,牛肉。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印度奉牛为神圣,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

  二.西方国家习俗礼仪

  1.美国

  美国人一般性情开朗、乐于交际、不拘礼节。第一次见面不一定行握手礼,有时只是笑一笑,说一声“Hi”或“Hello”就算有礼了。握手的时候习惯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认为这样才算是礼貌的举止。

  在告别的时候,也只是向大家挥挥手或者说声“再见”、“明天见”。但如果别人向他们致礼,他们也用相应的礼节,比如握手、点头、拥抱、行注目礼等。

  在美国,如果要登门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名片一般不送给别人,只是在双方想保持联系时才送;当着美国人的面想抽烟,必须问对方是否介意,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乐于在自己家里宴请客人,而不习惯在餐馆请客。

  美国人对握手时目视其它地方很反感,认为这是傲慢和不礼貌的表示。

  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因为Negro主要是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要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弥对他的蔑视。

  忌讳数字“13”、“星期五”等日。忌讳问个人收入和财产情况,忌讳问妇女婚否、年龄以及服饰价格等私事。忌讳赠礼带有你公司标志的便宜礼物。因为这有义务做广告的嫌疑。

  2.加拿大

  加拿大人因受欧洲移民的影响,他们的礼貌礼节和英法两国差不多。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

  握手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一般在见面和临别时握一下就行,不必反复握手。公务时间,加拿大人很注意个人仪表和卫生。所以,他们希望客人也能这样。

  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如果被邀到别人家做客,明智的选择是给主人送点鲜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们是与葬礼联系在一起的。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国家为自豪,反对和美国作言过其实的比较。

  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土豆、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

  忌讳“13”、“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星期五”是灾难的象征。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办事认真爽快,喜欢直截了当,待人诚恳,热情,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乐于结交朋友,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见如故。他们崇尚友善,并谦逊礼让,重视公共道德,组织纪律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女性比较保守,接触时要谨慎。做客可以赠送葡萄酒和鲜花。

  往往是邀请友人一同外出游玩,他们认为这是密切双边关第的捷径之一。所以如果拒绝的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

  澳大利亚的基督教徒有“周日作礼拜”的习惯。他们的这种作法“雷打不动”,所以要避免在这天和他们邀约。

  澳大利亚人喜欢体育活动,游泳和日光浴是人们的僻好,如果有谁不会游泳,还会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4.英国

  英国是绅士之国,讲究文明礼貌,注重修养。同时也要求别人对自己有礼貌。注意衣着打扮,什么场合穿什么服饰都有一定惯例。见面时对尊长、上级和不熟悉的人用尊称,并在对方姓名前面加上职称、衔称或先生、女士、夫人、小姐等称呼。亲友和熟人之间常用呢称。初次相识的人相互握手,微笑并说:“您好!”

  英国人不轻易动感情或表态。他们认为夸夸其谈是缺乏教养的,认为自吹自擂是低级趣味的。人们交往时常用“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即使家庭成员间也一样。

  他们普遍喜爱喝茶,“下午茶”几乎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即使遇上开会,有的也要暂时休会而饮“下午茶”。不喝清茶,要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他们还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彼此间不劝酒。

  对英国人称呼“英国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英国人”原意是“英格兰人”,而你接待的宾客,可能是英格兰人、威尔士人或北爱尔兰人,而“不列颠”这个称呼则能让所有的英国人都能感到满意。

  忌讳“13”这个数字。还忌讳“3”这个数字,忌讳用同一根火柴给第3个人点烟。和英国人坐着谈话忌讳两腿张得过宽,更不能跷起二郎腿。如果站着谈话不能把手插入衣袋。忌讳当着他们的面耳语和拍打肩背,忌讳有人用手捂着嘴看着他们笑,认为这是嘲笑人的举止。忌讳送人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5.法国

  法国人热情开朗,初次见面就能亲热交谈,而且滔滔不绝。法国人讲究服饰美。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也是使用亲吻礼频率最多的国家。和法国人约会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是有礼貌的表示,但不要提前。送鲜花给法国人也是很好的礼品。法国人在公共场所不能有懒散动作,不能大声喧哗。

  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现。忌讳黑桃图案,认为不吉祥;忌讳墨绿色,因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军服是墨绿色;忌讳仙鹤图案,认为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不送香水或化妆品给恋人、亲属之外的女人,因为这些他们认为象征着过分亲热或是图谋不轨。

  6.德国

  德国人德国人纪律严明,讲究信誉,极端自尊,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爱好音乐。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

  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也可以。和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您”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德国人对发型较为重视。在德国,男士不宜剃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妇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德国人注意衣着打扮,外出时候必须穿戴整齐、清洁;约会准时,时间观念强;待人热情、好客、态度诚实可靠;宴席上,男子坐在妇女和地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

  如果同时喝啤酒和葡萄酒,要先喝啤酒,然后再喝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

  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被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在德国,蔷薇专用于悼亡,不可以随便送人。

  服饰和其它商品包装上忌用纳粹标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