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深厚的佛教文化
前段时间,一张萌萌小和尚的照片火遍了网络,而这个小和尚便是来自西禅寺。其实不光是西禅寺,晨钟暮鼓,梵音袅袅……这里的寺庙遍布各处,高僧辈出。
涌泉寺、西禅寺、华林寺……或藏于山林花间,或隐于世俗红尘,依山势地形,巧妙布局,高高翘起的飞椽斗拱,彩色琉璃堆砌的门楣,无不显示着佛教文化的博大深厚。
涌泉寺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涌泉寺
西禅寺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工业路455号
西式教堂
可以来这里做个弥撒
自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使节、商人等纷至沓来,街头巷尾便出现了许多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尽管现在不用再被逼着“打开”国门了,但这些教堂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了一种有趣的文化符号。
苍霞基督教堂,闽江边的泛船浦天主教堂,还有座落在中州岛上的基督教堂,阳光透过色彩斑斓的彩绘玻璃照进来,教堂内有人在做弥撒,即使你不是信徒,也不妨进来感受一下神圣的宗教氛围。
听说,最能融入一个陌生城市的方式就是走街串巷吃美食。在福州,这里有大名鼎鼎的国宴名菜、也有路边可口的街头小吃,美味不分高下。
>>>>
佛跳墙
福州传统名菜,迄今有100多年历史,该菜集多种山珍海味,是以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菇、鲍鱼等20多种原料煨制而成,烹制程序严格,醇香浓郁,荤而不腻。
>>>>
七星鱼丸
七星鱼丸是一种包心丸子,将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而制成。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
芋泥
闽莱传统甜食,将槟榔芋头蒸熟后用刀板压制成泥,并用切碎的红枣、瓜子仁、樱桃、冬瓜糖等做辅料。此菜香郁甜润,细腻可口。芋泥是福州人宴席上的常菜,每当宴席接近尾声时,最后一道“压轴”菜,通常都是芋泥。
>>>>
捞化
依土捞化的名声非常大,不要看小店铺破破烂烂的,生意好得很,老主顾也很多。去小店里吃捞化有个好处,就是丰俭由人,青菜、肉丝、蛤蜊、花蛤、老蛏、猪肝……按各人口味搭配,再撒上葱、醋和胡椒粉,一碗内容丰富的捞化就端上桌了。
>>>>
肉燕
它就像北方的的馄钝,南方的云吞,只不过福州的肉燕,口感更劲道,皮非常薄,形状似燕子。在三坊七巷的同利肉燕老铺,可以看到店伙计手工制作肉燕的过程,一敲一打,这样制作出来的肉燕才能鲜嫩Q弹,嚼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