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每日二问:自卑是因为缺爱吗?&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每日二问:自卑是因为缺爱吗?&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2017-09-17 来源:小崔不抑郁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恐怕绝大多数情况是不会的;其次,上述讨好的模式实际上牺牲了自己的自尊,那么反过来看,增加自己的自尊(或说自信、健康的自恋)是非常好的做法;最后,学习一些应对冲突的技巧也是上策,比如萨提亚模式的“一致性”沟通方法就是很好的应对冲突的良策。

  自卑是因为缺爱吗?

  在自卑这个问题上,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总体而言,精神分析取向有着更高的解释力。

  我们可以按照自恋的多少画出一张连续谱:自卑(缺乏自恋)→自信(健康自恋)→过度自恋。在这条连续谱上,自尊最高的是自信的状态,自卑和过度自恋都是低自尊的状态,所以经常有心理分析师说,自卑和过度自恋实际上是一回事儿。

  很有趣,缺爱和过度溺爱都会造成低自尊。对于缺爱的孩子而言,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自尊无法得以生长;反观被溺爱的孩子,自尊生长不受控,父母对于孩子的不加管束以及盲目赞誉都会使得孩子的自尊陷入“非适应性”的陷阱里——毕竟,自尊不仅仅在寻常时刻让人感觉良好,更重要的是在受挫时为自己提供动力和支持——这时,被过度溺爱的孩子就会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因为现实生活中处处是挫折。

  再往深处分析,溺爱的背后有控制的成分——我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所以你不能离开我。在溺爱中,孩子往往听到的不是基于现实的赞誉,而是盲目(具有控制性)的谄媚,如此不真诚的美誉只能徒增虚假的自恋,而无法建立真正的自信,因为自信的源泉终究是现实生活。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在分析讨好这种行为模式之前,我们首先要来看看“讨好”可以为一个人带来什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行为模式的“获益性”。

  比如,当A与B发生了争执,A面对冲突采取的是冷战的做法,而B采取的是讨好的方式。因为对A来说,直接表达攻击可能不容易,而“被动”表达攻击就容易了许多——这种行为模式对A是有价值的(帮助其规避了正面冲突的同时又表达了攻击性),所以A就习得了。再来看看B,他不仅无法耐受冲突,并且更加无法表达攻击(即使是被动攻击),因为对TA来说,稍微表达攻击就可能意味着关系的破裂,关系的破裂对TA来说又是如此的不可接受,所以B才极力想要通过讨好别人的方式去挽回——哪怕牺牲自己的自尊。

  要改变讨好的行为模式,首先要对自己澄清一点,稍微表达一些攻击,真的会使关系完全破裂吗?恐怕绝大多数情况是不会的;其次,上述讨好的模式实际上牺牲了自己的自尊,那么反过来看,增加自己的自尊(或说自信、健康的自恋)是非常好的做法;最后,学习一些应对冲突的技巧也是上策,比如萨提亚模式的“一致性”沟通方法就是很好的应对冲突的良策。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