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多维度认识抑郁症

多维度认识抑郁症

2017-09-16 来源:小崔不抑郁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更抽象地讨论这个问题,那么,所谓“彻底治愈”,应是发现自我的内心力量,找到人生的终极目的。如荣格所说:“一个人如果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不找到宗教信仰,他就不可能真正康复。”

   5年前,药物治疗把我从重度抑郁发作的泥潭中拉了出来,我由此对药物治疗产生极大兴趣,努力钻研至今。最初阶段,我坚定地认为,治疗抑郁症一定要吃药,其他都不可靠。只要找到一位好医生,遵从医嘱服药,足量足疗程,就一定能治好抑郁症。

  之后5年,我对抑郁症的学习进入到更多层面,同时接触了许许多多、情况各异的患者,丰富的实践让我得以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抑郁症。

  时至今日,和出版《渡过》时相比,我对抑郁症有了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框架。

  一

  抑郁症是生物关系、

  社会关系和时间关系的总和。

  抑郁症从来不是个体、也不是一时的产物。它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时间流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研究抑郁症,至少要有三个坐标轴:个人生物学特质、外部环境、时间。

  这就是说:对于抑郁症患者,要把他置入其社会关系之中,包括家庭、社会、时代变迁,作动态地、历史地考察,才能理解疾病、理解患者。

  二

  抑郁症之有和无,

  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节目访谈,主持人开口就问:“你觉得你现在正常了吗?”我当即反问:“什么叫正常?什么叫不正常?你觉得你正常吗?”

  她如此问,说明她并不真正理解抑郁症。人的生理特质本来就有差别,无所谓“正常”、“不正常”。健康和疾病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辩证共存于整个生命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健康的,同时也是有病的,差别只在于程度不同。

  从生理角度看,个体哪一部分先天脆弱,哪部分就容易发病,好比骨质疏松的人容易骨折,神经递质脆弱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在现实中,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在某一特定时期神经递质失衡,只是程度较轻,未发展成抑郁症,自己并不知晓。但谁也不敢保证永远与抑郁无缘。

  三

  每一位抑郁症患者都是独特的。

  抑郁症是一种“特异性”疾病。所谓“特异性”,是指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亦即多组对象之间对应的选择关系。例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意味着这把钥匙和那把锁之间,具有特异的、排他的对应关系。

  以此推衍到抑郁症,意指抑郁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病。就是说,抑郁症是多种症状的综合表述,如失眠、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能力下降、社会退缩等,这些症状综合在一起,称之为抑郁症。

  一位抑郁症患者,可能表现为其中几种症状;另一个患者,可能表现为另几种症状;相应地,这位患者的治疗方法,和另一位患者的治疗方式也不会完全相同。

  比如,失眠是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一个标志性症状,但偏偏有人不失眠,反而嗜睡;有人头疼,但也有人从不头疼;有的患者有自杀倾向,有的患者没有;同样一种药,不同的患者吃下去效果不一样;甚至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吃同一种药效果也不一样。

  四

  一切皆有可能,

  不要轻易否定和

  放弃某一种应对方式。

  抑郁症的特异性,提示着抑郁症的复杂性和难治性。既然每一位抑郁症患者都是独特的,那么,对待抑郁症,要有开放性思维。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以包容的、开放的心态,以患者为中心,以治愈为目的,寻找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我曾经乐观地以为,只要药物治疗得当,抑郁症一定能治好。在见过越来越多的难治性抑郁病例后,我不得不承认,确有少部分患者用药是无效的,只能靠心理、运动等多种办法协同治疗。

  我也曾武断地认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无效。现在,我会说:“对于中医治疗抑郁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找到疗效和疗法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

  甚至灵修、家排、念咒等等,只要不耽误患者,不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我也支持尝试,乐见其成。

  五

  对抗抑郁症,

  无需用“彻底治愈”来描述,

  社会化生存足矣。

  很多患者经常问我一个问题:抑郁症能不能彻底治愈?

  对这个问题,我无从回答。因为我不知道“彻底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抑郁症的生理本质是大脑中神经递质失衡。神经递质浓度总是在变动中,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是永远的。既如此,哪有“彻底治愈”一说?

  在具体实践中,我看不到抽象的“彻底治愈”。能够观察到的,一是“见效”,即患者病况改善;二是“临床治愈”,即困扰患者的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完全消失。有此二者,善莫大焉。

  也许更应该追求的概念是“康复”。康复不仅意味着临床治愈,更意味着社会功能恢复。即抑郁症患者回到社会生活中,完整地履行自己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康复是患者毕生的功课。

  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更抽象地讨论这个问题,那么,所谓“彻底治愈”,应是发现自我的内心力量,找到人生的终极目的。如荣格所说:“一个人如果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不找到宗教信仰,他就不可能真正康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