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科普|看完惊出一身汗!原来我们都会经历这件事?

科普|看完惊出一身汗!原来我们都会经历这件事?

2017-09-13 来源:小崔不抑郁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场没有句号的离别会让我们一直陷在这种情绪里,好好跟家人、同学、老师,同城的小伙伴们告别,是我们走出考后抑郁的重要一步。写一份同学录,互赠照片,举办一场成人仪式,拍一组写真,举家旅行或者毕业出游都是不错的方法。

  “只要坚持到考完就是胜利!”很多同学都是听着家长和老师这样的安慰熬过初三和高三的。原以为考后就可以狠狠地放松一下了,可是有些考生和家长却不尽然,考后抑郁越发严重,甚至出现了焦虑、焦躁、消沉和暴饮暴食等等反常行为。

  其实这种状态不止考生会有,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历过。心理学家称之为“项目后抑郁”(Post-ProjectDepression,PPD),指的是人在全情投入完成某件事,好不容易达到了目标后,却会感到有点不知所措。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在完成一个大目标后感受不到成就感,甚至可能感到内疚,因为发现自己无法接受自己付出的辛劳和别人的表扬。

  心理学家对“项目后抑郁”的研究由来已久。无论是论文、小说、剧本、绘画,雕塑,还是举办回顾展、歌剧等大型活动,许多研究人员、作家和创意工作者都会在自己呕心沥血的大作“诞生”之后经历抑郁。PPD类似于“产后抑郁症”,许多女性,尤其是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会有此经历。十月怀胎积累起来的所有兴奋和期待,在孩子到来之后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疲惫、枯竭和强烈的失控感。

  其实,考后抑郁不是真正的抑郁症,它是一种由于生活规律被打破,激素水平下调而导致的暂时心理失调。当我们要尽全力完成自己的目标,做成一件大事时,我们肾上腺素会持续分泌。随着任务完成,体内激素水平迅速回落,就产生类似抑郁的感觉。另一方面,在完成一件大事后,生活中突然多出了很多无处打发的时间,当新的生活秩序还没建立起来时,人们自然容易陷入无所事事的迷茫。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过度看重结果和他人评价

  考后抑郁是一种保护机制。要知道,沉浸在别人的肯定中的感觉固然很好,但允许自己的情绪和自我效能感随着别人的反馈而摇摆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的自尊完全建立在别人的评判上,那么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极不稳定。而且,我们永远不会感到满足,永远需要向外寻求别人的肯定。

  所以,我们感谢来自他人的肯定,但最好不要让自己形成“好评依赖”。同样的,我们要学会把自我效能感与别人的批评分开。建设性的批评可能对我们有帮助,但这不应该成为一个人自我评价的全部指标。

  要摆脱这个思想负担其实是很难的,特别当你全情付出,把一个目标,比如高考,当成这几年生命中的头等大事倾注心血时,你很难不在意结果或者别人的评价。换句话说,你很难就事论事地看待考砸、落榜这些结果,而是习惯性地把它当成对自己人生的否定。

  但这时候你必须提醒自己,一次考试、一件作品、一个大项目,再重要的人生事件,都没有资格定义你生而为人的立身之本。

  内心觉得自己不配享受快乐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天上不会掉馅饼,所谓福兮祸之所倚,如果一件事太过顺利或完美,反而会觉得这是假象。我们习惯去怀疑生命中不期而至的好事,很难无所顾忌地去享受,却时时警惕着坏消息,觉得没准哪一天就会触上大霉头。

  这份来自潜意识的信念,让我们深信自己不值得快乐。所以当好事发生的时候,我们本能地想去找背后的反转在哪里。这就是为什么考后焦虑、抑郁的考生占比最多,哪怕对答案的时候知道自己做对了,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答案。一旦自己的感觉不好,这种感觉就会被放大,过度概括地觉得有一题做不好,那就很多题都不好了。

  同时,我们也不习惯为自己感到自豪。说出来你也许都不信,骄傲的感觉会让我们觉得不太舒服。当我们感到尴尬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想回到自己的安全区。于是不少考生回到了自我怀疑的怪圈,甚至会产生自卑的情绪。

  不得不面对的分离焦虑

  高考之前,考生们的社交圈相对稳定,这个圈中有他们难以割舍的同学、老师,或者恋人,高考结束也意味着要与他们分离。除了人际关系,平时的生活习惯、奋斗目标也都随着考试结束而面临重组。考前,我们还能用努力复习来隔离自己的情感,防御这份分离焦虑,但考试过后,无论心理上还是仪式上,我们都需要一场告别。

  很多人说高考结束是青春的散场,这本身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对于考生来说,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整装出发之前,必须要先处理这份悲伤。如此一来,痛苦、迷茫、死宅、酒醉、暴食……都是处理情绪时候不恰当的防御。

  考后抑郁的危害

  虽然考试后抑郁不是抑郁症,本身并不严重,但当这种转变与其他心理问题或者生活事件叠加时,危害就不容小觑了。

  对于心理承受能力欠佳的考生,以及对于一个由孩子高考支撑起微妙平衡的家庭,高考结束产生的扰动,很容易成为压垮心理建设的最后一根稻草。有太多的家庭,父母为了孩子,撑到高考后再离婚,这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学专有名词——高考后离婚潮。而孩子突然从备受呵护的温馨假象,跌落到支离破碎的现实,这样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很多孩子还会把这份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没考好,影响了父母的关系,这让还没来得及处理的考后抑郁雪上加霜,甚至会回避亲密关系的建立,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

  对于这部分由于高考结束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出现心理障碍的考生,专业的心理疏导是必要的。

  我们该怎么做

  单纯的考试后抑郁是暂时的,大部分考生通过自我调整就可以恢复到常态。

  首先,你要恭喜自己真的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值得庆祝的。花点时间让自己彻底放松一下无可厚非。可以看几场电影,去健身房锻炼身体,自己做一些烘焙点心或动手拆装,升级一下电脑装备。把平时想做又花时间的愿望清单拿出来,给自己放一个大假。

  给自己时间,好好体会完成一件大事后的五味杂陈。因为在重大生活事件结束时,即使结果大获成功,我们也会感到悲伤,失望,甚至沮丧。我们的所作所为定义了我们,而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重大部分。与这段经历中的人和事告别,如同在跟自己的过去告别,是很难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像害怕失败一样,害怕成功背后的惩罚。也许你还没有为考试成功所带来的生活变化做好准备,那不妨和这些情绪待一会儿,这也是恢复过程的一部分。

  客观评价自己的考试。在焦虑感爆棚的时候不妨问自己一些问题,拿纸币写下来,理清头绪:这次考试,我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最好和最坏的结果分别是什么?最现实的结果是什么?我更喜欢哪个学科?我期望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下一步我要怎么办?

  在彻底休息、放松过后,你可以找一个兴趣点让自己重新振奋起来。可以列一个感兴趣专业清单,然后利用超长的暑假通过实习、夏令营、考证书、找行业专家聊天等方式逐一验证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既是消除空虚感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尝试,让你有机会找到真正感兴趣,即使过程枯燥冗长也不觉得累的专业。

  一场没有句号的离别会让我们一直陷在这种情绪里,好好跟家人、同学、老师,同城的小伙伴们告别,是我们走出考后抑郁的重要一步。写一份同学录,互赠照片,举办一场成人仪式,拍一组写真,举家旅行或者毕业出游都是不错的方法。

  最后,家长的鼓励与理解是对考生最大的支持,也是考生平稳度过这一时期的有力支撑。希望我们的家长们不要过早的进入“散养”状态,而是做他们的好榜样,帮孩子开启人生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