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用症是指由于大脑皮质的损害造成的有目的的行为障碍,指患者在无运动瘫痪、感觉丧失及共济失调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地计划和执行以前所能完成的行为和动作,又称运动功能障碍。失用症的发生于肌力减退、感觉缺失、肌张力障碍、震颤、运动协调性障碍、记忆、注意障碍及语言理解等无关。患者能以正常的幅度。力度和速度运动其肢体,但是不能完成要求的特定动作或姿势。
失用症患者对于要完成的动作能够理解,并且没有明显的运动障碍和感觉缺失,即使是很熟悉的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完成。但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能够自发的完成某些动作。
一、口面失用症
口面失用症是指患者无瘫痪等其他初级运动障碍,但不能依据口头指令或视觉指令用口、唇、舌、喉等部位的肌肉做有目的的非言语性动作。根据患者症状又可细分为言语失用症、吞咽失用症、睁眼失用症和闭眼失用症。
言语失用症:指脑损伤后,患者无明显肌肉无力或肌肉运动减慢,但却无法将形成和填充好的语言框架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用来执行有目的的运动,即言语肌肉运动的位置、范围、协调性和运动序列的编程能力受损产生的运动性言语障碍。病变部位多在左侧半球并涉及第三额回。可以通过发声训练、构音器官训练、言语方式的变化训练(朗读、复述)等方式进行治疗。
吞咽失用症:吞咽功能在自主性吞咽时明显受损,表现为吞咽口腔期的舌、唇、下颌运动障碍,但是自动、无意识的吞咽功能相对保留。临床上常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吞咽失用症患者的症状。吞咽失用与脑室周围皮质病变或大脑半球皮质密切相关,患者自主性吞咽时可出现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明显受抑制。
睁眼失用症:指双侧或非优势侧大脑半球损害后提上眼睑肌功能受损。常见于额、颞叶损伤,临床上睁眼失用症常伴眼睑痉挛。可选择药物治疗,如丙戊酸、抗胆碱药等,也可手术治疗或注射肉毒素。
闭眼失用症:患者在眼睑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异常,反射性或自发性闭眼灵敏的情况下不能随意闭眼,无眼肌疾病。闭眼失用症比较少见,可以通过反复闭眼训练来改善。
二、肢体失用症
根据患者症状可以分为穿衣失用症、结构失用症。半数患者损伤部位在左侧大脑半球。
穿衣失用症:患者无肢体障碍,但无法自己完成穿衣动作。穿衣失用症可能与右侧半球病变导致的对侧忽视、半侧身体失认症、外部空间定向障碍、视觉想象和心理有关。家属或康复师可以在衣服上做记号,患者穿衣服时,家属可在旁边暗示、提醒或手把手教他穿,症状改善时逐渐减少帮助,并鼓励患者,使之更好地锻炼。
结构性失用症:与因视觉能力受损所致的结构性障碍不同,患者有形状知觉,也有辨识觉和定位觉,但患者不能模仿拼出立体结构,反映在绘画及装配作业中的视觉结构能力障碍,包括手指动作、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障碍等。病变部位多在额叶、左右顶叶,多发生于右半球。可以让患者联系各种二维、三维结构,如拼图、摆放积木等。
三、步行失用症
表现为无肌力、肌张力障碍、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影响步行的原因下站立时不能保持平衡,起步困难,双足粘滞、拖曳、步幅小。特征为站立时尽管步基宽但是仍不能保持平衡;步行开始时,起步困难;迈步时用很小的步幅在地面移动;同时伴有额叶症状。临床上可让患者使用L型拐杖,不能迈步时,将L型拐杖的水平部横在足前,引发迈步。
四、其他
拮抗性失用:表现为健侧手做目的性运动时,患侧手仿佛受到外力控制对其进行阻止。多见于胼胝体梗死,也见于发育不良、肿瘤、癫痫外科手术术后、变性病等。对于胼胝体损伤导致的拮抗性失用,可采用抗血小板的方式治疗。
运用不能性失写症:使用笔的知识丧失引起的书写不能,需要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失写症鉴别,如失语症。可以通过自动书写、抄写、听力等方式来进行训练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