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某个人一眼,我们就能感觉出对方是否有气质。就算看不出来,通过之后的交往,也能感觉出对方是“有教养的人”。
相反,第一眼感觉对方是穿着得体、言辞优美的儒雅人士,但交往之后也有可能发现“一点儿气质都没有”。
“气质”,究竟是什么?
我们通过什么来判断对方是否有“气质”?如果能分析出左右我们判断的条件……这就是本书的由来。读完本书,虽然不会立刻气质加身,但只要您想成为有气质的女人,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以本书为范本,我敢肯定,你一定会成功修炼出自己的气质。
书中的气质修炼的基本原则是以人类行为学为原理,我们从气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中精选出了容易掌握,并且常作为判断是否有气质的标准的内容。
它们并不是从衣食住中均衡选择的,而是从实践出发,认真详细地采纳了不同人的眼光、注重的方面、言行举止的要点等。
但是,无论是“形”还是“物”,都是表现在外的,我们的目的是“心”。是人的品性。那么,什么是“心”呢?
社会地位高的人,对任何人都会非常礼貌而亲切。没有教养的人或者暴发户,则会行为粗鲁、无礼、傲慢。
尤其是在欧洲,贵族阶层的人会对自己的尊贵的身份负责,从小就被教育成礼貌而亲切的人。
因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对任何人都礼貌而亲切,正是有气质的表现。
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时期,来访日本的大多数欧美人都感到同样惊讶,在日本,无论多么贫穷的农民,见到不认识的欧美人,都会对他们礼貌而亲切。
无论多么贫穷的人,也不会表现出粗鲁,即使对不认识的人也不会漠不关心。这是当时的日本人身上天生就具备的气质。正如“天知地知我知”这句谚语所说,过去的人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是,就算谁都不知道,天上的神灵总会知道的。
礼貌而亲切,正是这样一种自觉,好像无论何时都会有人在看着我们。即使没有人看到,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自律,就是所谓的“慎独”。这就是气质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