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中医疗养 > 冬病夏治,治什么?

冬病夏治,治什么?

2017-08-08 来源:陈医生的中医讲堂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经期不注意保暖,房间内空调的温度过低,这些生活习惯都很容易导致原发性痛经的加剧。夏季如果接受恰当的针灸治疗,效果远胜其他时间。一般在经期前到医院针灸2至3次,经过两三个月经周期的疗程即可。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体质阳虚的患者,一则气血流行缓慢,水湿不化聚饮成,而形成寒痰、伏饮停积于体内;二则因阳气的激发和防御作用减退,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抵御外界寒冷邪气的侵袭,而容易感受外邪。夏天也是人体阳气最为亢奋的时期,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毛孔开放,人体经络气血充盛,运行加速。此刻若能借自然界与人体阳盛之机,因势利导,采用辛温助阳的药物或其它方法,以补益人体阳气,驱散体内陈寒,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阴(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冬病"在夏季阳盛之际趋于缓解或发病次数有所减少之际,通过适当地内服和/或外用一些方药,达到培补机体阳气,驱除体内寒邪,以预防或治疗某些虚寒性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原则

  原则一:平素阳虚体质的人。

  1.平素阳虚体质的人。这些人多表现为面色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进,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借助药物或针灸趁机驱走体内凝聚的阴寒之气。此外,只有阳虚体质的人,才能在夏季阳气升腾、阴液被耗的气候环境下,使用辛热发散的中药而机体却不受或少受损害。

  原则二:疾病症状遇寒加重。

  2.疾病症状遇寒加重。在冬季或气温降低的时候,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剧烈、持续时间长。如80%的哮喘患者都属阳虚体质,入冬以后,无论是咳嗽、喘的幅度都明显加大,此时,中医采取“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控制住咳痰喘的症状,等到夏季再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外敷祛除伏痰、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冬季发病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

  适应症与禁忌症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

  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冬病夏治消喘膏。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有内服汤药、中成药、内服药茶、内服药酒,食疗,药膳疗法,敷贴疗法,敷脐疗法,药浴疗法、膏药疗法,药熨疗法,热敷疗法,湿敷疗法,熏蒸疗法、推擦疗法、艾灸疗法,针刺疗法,耳压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等等。其中敷贴疗法是最常用的冬病夏治方法。

  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开始贴在一些特定穴位上。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古方中医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一味中药)涂法。具体时间选择在夏季三伏是源自“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之说。“伏者”指夏季三伏日;因肺在五行中属金,“金气”指肺脏之经气。此话是说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

  适合冬病夏治的五类疾病

  第1类:呼吸系统疾病

  敷贴治疗是中医最常用的“内病外治”法,除了能治疗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体质虚弱者反复呼吸道感染外,对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也有很好的疗效。敷贴的时间一般在三伏天(7、8月中旬)开始,需经6至12次治疗,连续三年为一疗程。最常见的是选用一些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复方中药,通过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第2类:手足癣、冻疮

  夏天人体皮肤的温度和湿度最高,毛孔开泄,药液最易透达皮肤深处,使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时用恰当的中药进行浸泡,不仅能治疗手足部的皮肤瘙痒、浸渍、水疱、糜烂,还可防治冬季易发的皮肤粗糙、皲裂和出血。

  第3类:骨关节疾病

  采用温灸手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同时配合一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除湿的药物加以治疗,能解除或减轻肩关节的疼痛、麻木、酸胀等症状。

  第4类:胃痛腹泻

  虚寒性胃痛和腹泻病人在三伏天里进行针灸、艾灸等治疗,可缓解疼痛。一个疗程10次,通过1至2个疗程即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第5类:原发性痛经

  在经期不注意保暖,房间内空调的温度过低,这些生活习惯都很容易导致原发性痛经的加剧。夏季如果接受恰当的针灸治疗,效果远胜其他时间。一般在经期前到医院针灸2至3次,经过两三个月经周期的疗程即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