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长寿祥瑞的长者,往往面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虽然外在皮肤历经沧桑,但浑身透出一股“精、气、神”的能量。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能量是气、血和精,三种不同的能量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充盈的气、畅通的血和聚拢的精是人们健康长寿的根本。
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生,造起天地
所谓气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我们每天的吃、喝、睡、行这一切活动都是“气”在提供着能量。它每天都在消耗,也每天都得到补充,健康的人体只要正常的饮食和休息都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气。消耗和补充的“气”能得到平衡,人体就能正常运转。
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
中医所称为的“血”的涵盖不单单是血液,而是一种包含血液及储备在体内的能量,是人体通过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肝肾工作中将其转化成“血”储存在体内的能量。“血”不提供您日常的能量消耗,只有在患病、受伤,女性月经或者大量体能透支,“常规能量供不足了,也就是说的气虚时,人体才会启动“血”这一层级的能量,将“血”转化成“气”,维持正常的生理运转。如果用减肥来做比喻。气就是糖分,血就是脂肪。当您持续分解完身体的糖份时候,机体就开始消耗您的脂肪了。所不同的在于,减肥是把脂肪消耗完,就终止了。而”血“可以得到补充,以备下一次的消耗。
“精”者身之本也,藏于精者病不得入
“精”是人体最宝贵的精华,贮存在肾中,一部分来自先天母体胞宫,另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营养物质积累,它是一种比“血”更深一层的能量。人体平时通过摄入营养不断积累和充实“精”的储备,在一些需要大量消耗体力和精力的时候,人体现有的“气”和“血”暂时不能维持如此大的消耗量,就需要用到“精”。比如女性自然分娩时,打架、突发的危机前,人体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肾上腺素会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完成平时无法做到的动作。当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人体已经无法及时生成“气”和“血”的时候,“精”作为高效的应急能量被气化“气”,为身体服务。当人们经历更年期,步入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之后,“气”和“血”的产生自然减少了,相对比较依赖年轻时攒下来的“精”提供能量。这一点点“精”就是积攒的家底,所以一般情况下一个气血都比较充足的正常年轻人,“精”基本不会随意被动用。即便是偶尔累过了劲,可能已经消耗了“精”,好好的调整一段时间,通过饮食的慢慢补充和转化,也可以慢慢弥补上“精”的损耗。不过这个过程比较缓慢,因为摄入的能量还要供应全天的“气”,攒够了“气”还要补充“血”,二者会分流一大部分营养,留下来化生为“精”的当然就很少了。“精”相当您机体最后可以依靠的能量也是最宝贵的资源,因为人难免会遇到疾病和险境,那时多数是依靠“精”来提供能量的,所以“精”是保存最深的、意义最重大的能量。当人体启动这一层级的能量作为主要能源的时候,意味着人体的“气”和“血”已经严重不足,是在用库存来维持每天的正常生活。对于身体来说,这么做可是“亏本买卖”。要知道“精”被消耗之后,弥补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尽量不要使人体处于这种状态,偶尔的短暂的消耗还可以慢慢的补回来,经常消耗“精”很可能意味着提前支取寿命。
耗气费血损精您那一层?
“气”“血”“精”都充足是最理想、最健康的身体状态,若出现“气”不足的现象,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气虚。表现为怕冷、疲倦乏力、爱出汗、爱睡觉、不爱说话、容易感冒。女性由于月经来潮,还会出现“血”不足的现象,也就是中医常说的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嘴唇颜色变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手脚冰凉、头晕目眩、食欲下降、两眼干涩。
青壮年理论上是人体“气”“血”“精”比较充足的时期,但是这个时候也是成家,立业,育儿,养老,消耗最大的时期,加上精神压力来不及得到缓解,当中大多数处于气虚的水平。也就是每天产生的基本能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每天的消耗。于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怕冷、疲倦乏力、精神涣散、爱出汗、爱睡觉、不爱说话、容易感冒等症状,就是所谓的亚健康。既然“气”不足,人体还要继续运转,于是从一部分“血”被暂时调动出来,化生为“气”帮助提供能量,以弥补当时人体能量的不足。
如果一直处在气虚状态下,必须经常调动“血”来供应能量,时间长了,人体的“血”会相对不足,也就是血虚。这种情况如果成为一种常态,对于身体健康是极为损耗。人体当然会再次发出更加强烈的信号,警告人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人们会感到体力明显下降,出现面色苍白、嘴唇、甲床(指甲)颜色变淡、精神疲倦、四肢无力、手脚冰凉、头晕目眩、手臂感觉麻木、看东西眼花、食欲下降、两眼干涩等症状。在情绪方面会对于各种事物都变得无所谓、没兴趣,或者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情绪也变得比较悲观,爱发脾气,爱猜疑。这是人体一种对目前入不敷出的能量状态的一种抗拒。如若听之任之,人体就要动用最宝贝的一部分“精”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可是前面提到了,“精”是最宝贵的能量,可以说是在关键时刻保命用的,不能轻易挥霍。很多危重病人能够转危为安,就是因为“精”比较充足,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危难的情况下,青年人比老年人生还的概率大,身体健壮的人比身体虚弱的人生还的概率大,就是因为前者“精”消耗的比较少。
一旦“气”和“血”已经消耗殆尽,每天摄入的饮食能量根本不够一天的开销(虽然吃得又多又好,但很难被有效吸收,这与经络不通有很大关系),更不用说能有节余了,人体只能进入到消耗“精”来提供能量的严峻状态。这时候人体为了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这一点点宝贵能量,必须做一些调整,放弃一些相对不重要的部位,减少为其供应能量,重点支援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五脏。所以一些六腑的慢性病就出现了,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等,这些慢性病“气”“血”不足有直接关系。长此以往,人体只有启动自保程序来挽救自己了,那就是生病,强迫人停下来休息,立即减少消耗,补充能量,否则重要器官将因为气血长期严重亏虚而受到损伤。
一般来讲,普通人主要以透支消耗“血”大约可以维持十几年。到了35岁以后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由于气血亏虚引起的疾病,主要以透支消耗“精”为主,大概可以维持若干年,一般过了45岁以后可能会出现由于“精”和“血”亏虚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在这段有能量可以用的时间里,人体不会马上出现危及生命的大问题,可是能量水平再往下降,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很可能因为能量过低而不再敏感,更严重的疾病就会发生……
所以普通人如果要想有个健康、长寿的体魄就须懂得一点“气”“血”“精”养生知识,了解自己身体处在那个阶段,从而可以做相应的保健疗养。因为有消耗当然也可以补充。除了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平和的心态外还可以适当的保健,如食补、艾灸、运动等。前面我们有提到“经络不通”养生补充的效果会大打折扣,那如何做到经络通畅?这个有机会我们下次再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