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现,慕名来海门考察的团队较以往有所增加,接待任务仍不轻松。同时,在中央“八项规定”和地方接待新规陆续出台的大背景下,接待新规呈现严而细的特点,接待要求更高。新形势下,接待工作者要有高的站位、宽的思维,积极拓展接待领域,用新型接待模式,让接待工作在新时期“简约而不简单”,成为海门市委市政府一张亮丽的对外名片,一座重要的招商引资桥梁。
“大接待”与“微接待”的关系
在以往的概念中,接待工作是以安排就餐住宿为主的一项工作,这属传统意义上的接待范畴,俗称“小接待”。这样的“小接待”因为接待过程不完全参与,往往存在着接待前方与后方环节脱节、与被接待对象沟通脱节、突变情况掌握不及时等弊端,造成接待反馈信息不对称,接待把握度不精准。
笔者认为,今后的接待工作,要跳出接待搞接待,接待中不仅要有率先融入苏南的意识,还需具有创新接待意识,即:既有苏南“大接待”的模式又要具备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微接待”新理念创新接待模式,开展独具海门特色的新模式——“大接待”与“微接待”模式相融合。笔者认为,所谓“大接待”与“微接待”模式相融合,是针对不同的接待规模、考察侧重点、宣传面,分别采取大接待与微接待模式。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业接待部门牵头,统筹协调,联动相关各部门,组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任务共担的接待新格局。
其中,“大接待”与“微接待”区别:一是接待对象规模不同。“大接待”以接待大规模考察团为主,“微接待”是一种与微调研相对接的接待方式,接待以微小规模考察组为主。二是接待侧重点不同。“大接待”从大处着眼,全方位展示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微接待”从细节着眼,按照接待对象的客观需求,着重展示我市某一领域亮点。“微接待”用细节决定高度,不降礼宾规格、不降接待水准、不减接待环节。三是宣传力度不同。“大接待”注重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微接待”突出细节服务,并不注重宣传报道。总之,要以有效整合接待资源为关键,以强服务、强保障为要义,转“滞后被动型”为“超前主动型”,转“单纯服务型”为“综合服务型”,打造从礼迎到礼送,无缝衔接的接待服务链。
“大接待”与“微接待”的融合
“大接待”与“微接待”模式相融合是新时期的要求,应围绕“精、简、特、才”四个方面实施:
精:绘方圆,把脉过程精管控。“大接待”与“微接待”模式对接待全过程实施把控,把精细工作理念渗透接待始终。1.精细管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利用好管理中的制度与流程两把利器,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专业接待部门应梳理和完善现有的接待规章制度,用制度定下的规矩让接待工作者在方圆内行事。接待工作需有规范的工作流程,环环相扣,有序展开,保证接待新模式的实施效率与效果。2.精制方案。专业接待部门在接到对方考察函件时,第一时间了解对方的规模、人员身份、日程安排,精准把握对方的考察意图、风俗习惯、特别禁忌。在要素导向下,反复酝酿,区别制定“大接待”或“微接待”方案,通报被接待方,确保接待工作届时井然有序地进行。3.精准沟通。要注重与三个层面的沟通,一是与领导的沟通。专业接待部门需要把向领导勤汇报、勤沟通贯穿接待工作始终,确保顺畅。二是与接待对象的沟通。坚持“主随客便”的规则,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求同存异,让接待对象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三是与考察点的沟通。做到上下考察点无缝衔接,注重从每个细节把握,体现人文关怀,适度控制陪同人员,一般无需另行安排考察点讲解员。
简:尚节俭,劲吹简约清新风。从严从简是“大接待”与“微接待”模式相融合所倡导的主旋律,建立防止浪费的长效机制,制定公务活动和商务活动接待办法,从各环节上控制超范围、超标准接待的浪费现象发生,细节处彰显“节俭风”。主要措施为:一是从严控制考察车辆数量。控制人员规模,控制车辆数量。特别是在大接待过程中,尽可能使用载客量大的巴士,减少随行车辆的数量。二是从简控制各参观点的现场布置。不影响参观点正常生产经营,不刻意布置参观现场,整洁简朴而又不失内涵。三是从严控制就餐标准。以食堂就餐为主,就地取材不失特色,做精当地家常菜,努力降低服务经营成本,减少就餐费用。四是从严控制住宿标准。以安排标间或单间为主,房间内不摆放鲜花、高档生活用品等。
特:挖资源,彰显特色铸品牌。新接待模式中的“特”可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特色线路。以三条考察线路为主:以升级产业为主线,彰显海工装备、现代医药等发展潜力与实力;以现代农业为主线,彰显农业发展中的惠民务实之举;以文化产业为主线,彰显江海文化、张謇文化、家纺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把实力海门、活力海门、美丽海门、魅力海门、幸福海门全方位释放。二是特色菜肴。菜肴不在于价高,而在于其富涵的文化。利用靠江靠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将本地的江鲜和海鲜烹制成富有江海文化内涵的菜肴;加之本地的河鲜、禽类、农作物品种丰富,可根据接待对象的喜好,富有创意地制作成物美价廉的本地特色菜肴。三是规范礼仪。在接待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规范接待行为,注重个人形象,遵时守约,自然大方,热情有度,在服务角色上“到位”而不“错位”。
才:强队伍,传递服务正能量。“大接待”与“微接待”模式相融合最终要靠接待队伍去推动落实,建设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湛的接待队伍显得尤为迫切。塑造精干接待队伍,关键是围绕“三大建设”。
形象建设:接待人员参与从礼迎到礼送的整个接待过程,其所展示出的个人形象不仅代表一个单位的形象,更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形象。专业接待部门可通过专题培训、会议等形式,从个人举止、服饰、谈吐、为人处世四个方面去提升。
能力建设:专业接待部门定期组织学习政策法规,特别是接待方面的文件规定,深刻领悟精神实质,打造一支懂政策的接待团队;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侧面,有重点的开展集中学习、分别座谈、市情演说等活动,打造一支晓市情的接待团队;随时关注当前时事新闻,打造一支知形势的接待团队;积极开展“走出去”活动,通过多批次挂职锻炼、随团外出等途径,积累外地先进接待经验,取长补短,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行家团队。
素质建设:专业接待部门开展系列“素质提升”比赛活动,在比学赶超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塑造“金牌接待员”典型,靠典型带动,在“大接待与微接待”中树立服务一流口碑,赢得认可;接待工作者能广结善缘,对涉及的机密守口如瓶;廉政教育常抓不懈,将廉洁接待理念渗透到接待各环节。
只有通过全方位打造,全面提升,才能出色实施“大接待”与“微接待”模式相融合,努力实现接待服务与海门市经济社会的合拍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