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吕传道集》属钟吕内丹派早期著作。极受后世推崇,在内丹史和道教宗派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1阴阳二气化生人体,生长衰老有规律可循
《钟吕传道集》按照阴阳二气消长、推移变化的过程,把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太初”、“太质”、“太素”、“少壮”、“长大”、“老髦”、“衰败”等七个阶段。
还从阴阳二气变化角度,把人、鬼、仙做了区分,目的是要说明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指出:“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离者,人也。唯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少年不修,悠情纵意,病死而为鬼也。知之修炼,超凡人圣,而为仙也。”
唯有人是阴阳二气相离,同时含有阴阳成分,具有先天的可塑性。通过二气消长变化,人可为鬼,也可成仙。人要想成仙,就必须“知之修炼”,即接受教育,懂得并且按照生命运动的规律,修养自己的身心。
2内丹修炼的养生教育目的
有学者指出:“道教贵生,求长生不死,比多数追求死后灵魂进人天国的宗教更为现实,表现了华夏民族注重现实人生的文化心理特点”对道教追求长生和升仙的信仰及理论给予了积极的理解和诊释。《钟吕传道集》根据道教这一得道成仙的宗教教义和信仰,制定了明确的养生教育目的,即“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通过教育、修炼,人最终要达到升仙的目的。
3仙分五等,人仙、地仙、天仙可修
《钟吕传道集》认为“仙”有五等,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处于下层的“鬼仙无人求”,处最上层的“天仙亦不敢望”这样,“人仙”、“地仙”和“神仙”便成为其重要的培养目标。
“人仙”处于仙之二等。他并不像文人笔下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上神仙。“人仙不离于人”,依然居于人世,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人们通过养生教育、学习和修炼,能“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地仙”层次略高于“人仙”。其标准是“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即所谓的“陆地神仙”。他与“人仙”同处尘世中,也是接受养生教育,不断修炼,保持健康形体,达到“长生不死”。
三仙之中,独有“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炼形成气……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人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这位“神仙”,正如人们想象的,可以化身成气,变幻莫测。完全如庄子笔下“逍遥”于尘世外的“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