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八脉交会穴中的两组对穴: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分别调理了偏头疼以及咽喉痛、咳嗽等问题。这期告诉您如何通过八脉交会穴剩下的两组对穴:内关—公孙,后溪—申脉,一手一足,两两相配,来解决我们身体同一部位中不同位置的相关症状。
内关穴公孙穴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反酸、烧心、脾胃不和或是晕车、晕船、恶心呕吐等问题,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属于胃的问题。
古代中医将食道、脾胃统称为胃,并用横膈将胃分为膈上和膈下两部分。八脉交会穴中的内关穴和公孙穴,分别针对膈上和膈下的问题。
1膈上——内关穴
八脉交会穴中,针对膈上问题的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手厥阴心包经与阴维脉相通,交汇在胸隔以上,对于调控胸部自主神经系统有很好帮助。特别是晕车晕船、恶心、呕吐或是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我们就可以通过按摩内关穴来缓解症状,解决问题。
【内关穴的位置】手腕握紧,腕横纹中间往下三指宽的肌腱凹陷处。
【按揉方法】采用点揉法,手指点按内关穴,有酸胀感觉时原地慢慢揉内关穴,至症状缓解。
【提醒】在急性情况下如突然头晕时需要强刺激内关穴;若在日常想要预防如会晕车的人想预防晕车可在坐车之前半小时,轻轻点揉内关穴。
小窍门:取五分钱硬币大小、厚度的圆形姜片,用牙签戳几个眼,敷在内关穴上,在覆盖一层纱布或者保鲜膜进行按揉,在坐车坐船之前半小时做能够有效的缓解晕车晕船症状。
2膈下——公孙穴
八脉交会穴中,针对膈下问题的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足太阴脾经与冲脉并行于下腹部,对于助消化和化生气血有帮助。当出现胃胀、胃痛等脾胃不和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按揉公孙穴来调节。
【公孙穴的位置】足大趾内侧骨头顶部,沿骨头内侧向上推,推到感觉被挡住的位置就是公孙穴。
【按揉方法】拇指立起,向骨头内侧掐按,有酸胀的感觉后按住揉至症状缓解;如果有穴位贴,贴在公孙穴上4到8个小时,期间再结合按揉,能增强功效。
内关穴和公孙穴是治疗胃的不同部位的问题,有些人难以区分自己的症状是膈上的还是膈下的,所以专家建议上下两个穴位搭配使用,作用叠加。
后溪穴申脉穴
我们常会出现颈肩腰背的疼痛,这些疼痛跟我们的肌肉关系密切。程教授告诉我们,肌肉分为斜向肌肉和纵向肌肉两大类,斜向肌肉通常是浅层肌肉,而纵向肌肉则为深层肌肉。八脉交会穴中的后溪穴和申脉穴,分别针对浅层肌肉与深层肌肉。
1浅层肌肉——后溪穴
如果人不能很轻松的左右摇晃、转动头部,说明浅层肌肉出现了损伤。此时应该选择按揉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脉气与督脉相通的后溪穴。
【后溪穴的位置】手握拳,小拇指根部有一个非常深的褶皱,褶皱的末端就是后溪穴。
【按揉方法】
1.哪边疼痛不适就按揉哪边手上的后溪穴,如头部不能向右转动,就按揉右手上的后溪穴。
2.按揉时,拇指立起,用力掐按后溪穴,掐到第五掌骨的肌底部并向骨头方向揉捏,有窜通的感觉后继续按揉并慢慢活动肩背部,从而缓解浅层肌肉疼痛。
3.如果有旁人在你按揉后溪穴的同时帮助你按摩肩颈部或者热敷,使肌肉放松,效果会更好。
【作用】能够帮助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疼痛、手指挛痛、肘臂挛痛的问题。
2深层肌肉——申脉穴
如果人头部不能前后俯仰,说明深层肌肉出现了损伤,应选择足太阳膀胱经上,脉气与阳跷脉相通的申脉穴。
专家提醒,低头走路玩手机是现在随处可见的情况,如果你长期低头,肌肉会受到损伤,腰病发作的程度会越来越高。
【申脉穴的位置】足外踝下缘向下约0.5寸凹陷处就是申脉穴。
【按揉方法】拇指指尖立起,点揉申脉穴,有酸胀感觉后边点揉穴位边慢慢活动或擦热原来疼痛部位直至症状缓解;如果有穴位贴的话贴在申脉穴上刺激穴位同时进行点揉,增强功效。
【提示】急性起病期间,点揉三到五分钟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当我们一个部位出现疼痛的时候,我们可能很难分辨是浅层肌肉还是深层肌肉出了问题,所以专家建议我们可以同时按揉后溪穴和申脉穴,里外搭配来缓解疼痛。
舒气、化瘀、逐寒止痛。用于胃寒痛,胃气痛,食积疼。
健客价: ¥8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 -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 -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 需要持续NSAID治疗的患者 -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治疗相关的胃溃疡治疗
健客价: ¥420消积,化滞,驱虫。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食滞积聚,胸满,痞闷,腹胀坚硬,嘈杂吐酸,虫积腹痛,大便秘结。
健客价: ¥15芳香行气,和中止痛。用于胃酸过多,胃痛及脘闷,呕吐等属气滞证者。
健客价: ¥9.9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暖气吞酸,食欲不振;浅表性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健客价: ¥56理气止痛,和胃降。用于中焦气滞所致胃脘, 痞满胀痛,嗳气吞酸、浅表性胃炎等症状。
健客价: ¥27苗医旭嘎怡沓痂,替笨挡象江苟给赖拿,精嘎瑶粘拿,江给苟,扎嘎,蒙杠抡,布兜江苟及,江苟给考巧。 中医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脘刺痛,嗳气吞酸,食欲不振;浅表性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健客价: ¥26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20具有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胃不和,风热痰内蕴所致的腹泻,症见食乳不化、恶心呕吐、大便稀、有不消化食物。
健客价: ¥16理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胃炎、胃酸过多、胃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健客价: ¥8.3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用于脾胃不和、积滞内停所致的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
健客价: ¥33舒肝和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胀痛。
健客价: ¥26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21制酸止痛,理气化瘀,温中健脾,收敛止血。用于胃酸过多,胃脘痛,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慢性胃炎。
健客价: ¥13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
健客价: ¥18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健客价: ¥32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用于小儿饮食不节引起的呕吐便泻,脾胃不和,身烧腹胀,面黄肌瘦,不思饮思。
健客价: ¥22理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脾胃不和,中焦气血阻滞所致的胃脘疼痛,腹胀,泛酸,嗳气,口苦等,以及消化道溃疡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9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健客价: ¥26.5舒肝和胃,解郁止痛。用于脾胃不和,肝郁不舒引起的胃脘刺痛两胁胀满,嗳气吞酸,饮食无味。
健客价: ¥24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满纳差以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9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活血,止痛生肌。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脘腹疼痛,腹脘喜温,反酸嗳气。
健客价: ¥40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客价: ¥14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饮食无味,嗳气倒呃,胃脘胀满。
健客价: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