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中心 > 商务接待 > 你是穷疯了吧,借50块也让人还

你是穷疯了吧,借50块也让人还

2016-12-12 来源:社交礼仪顾问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一个真正有所经历的人,会发现身边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他越来越明白,人人都有他的难处,所以越来越能理解别人。

  五十块钱也叫人还?太小气了吧!我想这不是一个人的想法,但是如果我全身只有50块却借给你了呢?如果此时我分无分文就差50块喝碗热粥呢?帮你是情分,况且我有钱也不是你不还钱的借口。

  1.

  高中同学今天给我打电话聊天,她特别生气的说,你知道吗,前几天我同学找我借了五十块,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我忘带钱包和手机了,就问她那五十块能不能先还我。她撇撇嘴从钱包里抽出一张五十的丢给我,结账后没等我自己回宿舍了。我慢悠悠走到宿舍门口,你知道我听见她和别人说什么吗?

  我想都没想就说:这人是不是穷疯了,跟她借五十块还让人还。

  她惊呼:卧槽你怎么知道的!她就是这样说的,还说我家里是不是只有五十块啊,这点钱都记得这么清楚。

  我说,因为这样的人我见过太多了。并且,我也差一点就成了这样的人。

  我小的时候经常被我妈罚站墙角,我妈对我要求十分苛刻,说错了一句话,不经意间表露出自己不端正的三观,就会被罚站墙角。(以至于我到现在看见墙角心里还会打怵)

  印象很深的一次被罚站墙角,是因为我说了一句:“一块钱而已,不用还”。

  2.

  三年级的时候,放学后我想买校门口的蜂蜜拔丝糖,没带钱就跟同学借了一块钱。当时物价很低,一块钱的蜂蜜拔丝糖特别大,大到我走回家都没舔完。

  我妈问我,谁给你买的糖啊。我说跟同学借了一块钱买的。我妈说,你去我包里拿一块钱,明天还给人家。我当时躺沙发上看动画片,懒得动,随口说了句,一块钱而已,不用还。

  我妈问,为什么一块钱不用还。我说才一块钱,又不是一百块。给了就给了,他不会这么小气的。

  我妈又问,那你当时是不是跟他说借一块钱。我说,是啊,可是就一块钱嘛,借和要有什么区别。

  我妈说,好,你给我滚到墙角那站着去。

  我从此不敢跟别人借钱,如果真的没带钱非要借,回头立马还给对方,如果不能马上还,一定会不厌其烦的告诉对方原因,让他放心,我还记得我欠你钱的事儿呢。

  3.

  现在想想当时我妈说的话一点儿都没错。

  这钱是不是你说借的,而不是要的?

  借了钱是不是就应该还?

  所以你跟我借五十块,我让你还钱,你说我穷疯了。到底是谁穷疯了?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借钱的时候客气的不行,拿到钱就仿佛大家无事发生过,一直拖着不还你钱,当你开口找她要钱的时候啊,她立马像有钱的大爷一样斜着眼说,这点儿钱你也好意思要回去?

  好意思啊,当然好意思。你找我借的钱,一分不差都是老子的,就算不是老子挣的也是老子爸妈给的。和你,一分钱关系都没有。

  好多人问我,借了别人钱,数目不算特别大,对方一直装失忆,不好意思开口要钱怎么办。我问,为什么不好意思啊。有人说,因为怕对方说自己穷疯了,怕对方说自己小气,怕对方在背后说自己。

  永远记住,这钱是你找我借的,不是找我要的。

  这借不借是我的事,借是我把你当朋友,不借我也有有自己的理由,你什么也说不了。如果我借给你,从此不提这事儿也不让你还钱,那是我人傻钱多心还大,如果我让你还钱,你不高兴了,那麻烦你记住,这是我的权利,你连放一个屁的权利都没有。

  当一个借钱的人指责债主催他还钱,说对方太小气太计较,想用自以为的道德绑架对方时,无论他的理由多么充分,无论这金额多小,当他开口的那一瞬间,这姿势已经十分难看了。

  4.

  关于借钱,还有句被好多人遗忘的话,那就是“借急不借穷”。

  这句话我自己有体会,上个月一个并不太熟的女性朋友找我借一万块钱,因为我们真的不算熟,我觉得她找我借钱应该是有很急的事情,于是问她怎么了。

  没想到她说,啊,我想买一个LV的包。

  大姐,你家买房子吗?买车吗?买岛吗?孩子要生了吗?生下来得买不少东西吧?

  干脆我多借你点钱你一块买了呗?

  永远记住,别人借你钱是希望能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帮你一把。但你想用别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赚来的钱买个包买件衣服出去旅游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不合适。

  你穷,不代表你难。你难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帮你。但你穷,关别人什么事儿?

  每个人在别人心里都有一个筹码压着,对你好是把你当朋友,在你困难的时候拉你一把也是把你当朋友,但这不是你心安理得没完没了向他人索取的理由。

  贪小便宜一定会吃大亏的,当你把对方的热情和信任都耗尽的时候,你会发现。

  你不仅穷,你还没有朋友。

  一个真正有阅历的人,经历足够多的人,发现身边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懂得,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一个朋友最近刚从从老家重新杀回广州。

  前段时间他妈妈病了,动了一次大手术。他回了一趟家,又回来了。

  回到广州后,他整个人都变了,变得和颜悦色,温柔平和。

  以前,他总非常鄙视那些从北上广背着包回家去的人。按照他的标准,那都是没能力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所以被抛弃的人,都是弱者、失败者。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离开自己奋斗的地方,就是撤退,而撤退就是宣告自己无能。

  他的价值观也很硬,认为世界非黑即白,用成功和失败作为衡量人生的唯一价值尺度,认为成功者就应该站在领奖台上,万众瞩目,接受鲜花掌声;认为失败者就应该躲到角落里,暗自啜泣,接受自己和他人的责骂。

  他这次重回广州,话风完全不一样,不再那么充满鸡血,开始包容,对手下的人也没那么苛刻,不再要求他们一味地加班,甚至劝告他们多花些时间在家人和朋友身上。

  而对于那些准备从北上广撤退回家当公务员的朋友,他也不像以前,跳起来指着人家鼻子骂你个怂货,这么容易就认输了。

  他很真诚地跟别人说:“想清楚了吧,想清楚了就决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毕竟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他说:“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我身边的人,理解他们的处境和选择。”

  这一切改变源自一年前,他得到消息说母亲病了,而且非常严重,需要尽快手术。

  他匆匆请假回家陪着妈妈,他原本以为只要请几天假陪妈度过手术这段时间就可以回广州工作了,但是手术术后恢复周期实在太长,而且他看到他妈妈躺在病床上,实在不忍心一个人跑回广州去谈所谓的奋斗和成功。

  于是他心一横,辞职了,空档了将近一年,专门陪着他妈妈做手术、住院、出院,陪着在家唠嗑,出去旅游。

  在这一年里,他还遇到了很多之前在北上广打拼的朋友,了解他们在老家的生活,也知道了他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回家。

  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他说:“以前我妈妈没病的时候,我不懂那些回家照顾父母的人,我觉得他们是找借口,是失败,如果有钱,干嘛不找个保姆照顾呢?现在发现,父母真的是需要自己去照顾。”

  “而且我最近也在思考,父母、家庭、事业,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人选择不同,会有不同的人生,而这些选择,其实都应该是没有失败的。人,其实只有经历以后,才会懂得。”

  人生的确即是如此,只有真正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我们才会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这个世界,而不是很单纯地用自己私人的视角去苛责别人,去评判世界。

  同样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在我们对父母的理解上。

  最近,看到一位母亲写的文章,她说:“以前妈妈总是让我做这做那,让我注意这个注意那个,那个时候我总是很不耐烦,觉得她啰嗦,总是责怪她。现在自己当了妈,才知道她当时的处境、想法。就像我妈经常说的,孩子,等你当了妈你就知道了。”

  是的,年轻时,我们总是觉得与父母隔阂甚重。

  觉得他们思想陈旧,观念老套,跟不上新的时代,难以与他们沟通。

  甚至,我们还会觉得他们反倒成了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那个时候,不太懂得家这个概念,只想着自己,想着未来,想着长大。

  后来,自己求学工作,结婚生子,把当年父母经历的那些阶段和事情都重新经历了一遍,这才慢慢长大,有所感悟。

  当你成家了以后,你就会发现,需要考虑的事情,考虑的问题很多,家庭收入、家人健康、孩子成长、孩子教育等等,你就会开始懂得当初父母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

  也许你现在正在喋喋不休责怪你的父母;也许你现在正在责怪身边的朋友同事,责怪他们为什么不能坚持,为什么放弃,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等等。

  但是等你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你终究会明白他们。你也会懂得,生活,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任何用成败来评判他人的人,都很简单粗暴,也非常幼稚。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一个真正有所经历的人,会发现身边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他越来越明白,人人都有他的难处,所以越来越能理解别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