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论述丹田这一部位功能特点的文献为《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性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杨玄操注:“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
丹田一词如果不加特别说明,一般多指脐部下丹田而言。此地有田有土,内炼时“意守丹田”,收功时“气沉丹田”,即可培土发芽,日久功深,必开花结果。
丹田有三处。上丹田重在神,中丹田重在气,下丹田重在精。《钟吕传道集》曰:“丹田有三,上田神舍,中田气府,下田精区。精中生气,气在中丹;气中生神,神在上丹;真水真气,合而成精,精在下丹。”
仙道丹家内炼的三个基本阶段,初关炼精化气,中关炼气化神,上关炼神返虚,分别在人身小天地之三个处所进行。下丹田为人手炼精化气之地;中丹田是着手炼气化神,孕育仙胎之所;上丹田乃了手“泥丸养婴”,炼神返虚之处。三关九窍中的上丹田为心源性海之窍——天谷、泥丸;中丹田是黄中正位之窍——夹脊、双关;下丹田名关元气海之窍——尾闾、太玄。
下丹田觅真
下丹田是具体部位、形态,从来争议较大。由于修习者各自根器的不同,所契入的功境亦有差异,加之修炼时指导思想上的区别,所感受到的各自丹田的具体部位和形态很不一致,这也是自然不过的,不必强求统一。例如丹田是平面或是球体?轮廓尺寸是一寸二寸或是三寸四寸?这些都视练功者的主观意愿而定。你认为它是三寸大一块田而意守之,它就是平面;你认为它是四寸大直径的一个球体而意守之,它就是立体。丹田、经络、穴位,是虚在的功能结构,有一定自由度,“人天相应”,随着练功的进展都会有所变化——甚至随着练功地域的变换(从南方到北方),都可能发生某些“飘移”。至于下丹田的定位,历来有在脐下一寸三分,乃至三寸四寸之说,或三横指四横指之谓;亦有言脐下实为脐内之意等等说法。赵鼎台《脉望》曰:“脐下一寸三分者,谓仰卧而取之,入里一寸三分为是,即肾前也。”又云:“元气从气穴中生成,从双肾间缕缕透出。”
肚脐,在婴儿胚胎时期,与母体相连吸取母体精髓而生长发育,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中心,又是中医学的中焦营气与下焦卫气的分界点;二气同源(都来自水谷精微)异流,营行脉中而荣五脏六腑,卫行脉外以抵御外邪入侵。
现代生理学发现,人体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生理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依靠腺体分泌激素来对人体功能进行调节,已发现的人体内分泌激素达54种之多。各种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生殖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其中重要一类是生殖激素,而生殖激素的最重要部分为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故有人推测气功学中的“精”,可能就是指激素而言,其中“顺则凡”的“凡精”几乎可以肯定就是性激素;“先天之精”则另当别论。现代生理学对这些五光十色的激素之秘密还远未弄得十分清楚。
分泌生殖激素的器官有肾脏(肾上腺)、前列腺、精囊腺、睾丸(女子卵巢、子宫)等,它们都在肚脐附近。故不论从先天(胚胎)和后天(出生后)来说,肚脐都是人体机能的一个关键部位。
从深层次“功能结构”及其气化效应来说,我们仰卧于床,呼出余气,屏住呼吸,指腹按压在脐部及其附近移动体会,能够清晰地找到这个“波源”——笔者多次体验,在脐左边缘;另一只手的指头扣住该手的寸口,便能体察到丹田波动与心搏同步的实感——这就是你的下丹田中心。而含藏先天元气(炁)的炁穴玄关,也在下丹田。
中丹田探妙
三处丹田各有其固有功能。上丹田在大脑内,为高智慧之宫;下丹田在腹腔处,系生命动力之源;
中丹田区域最重要的器官首推心脏,为身国君主“心主”的“龙床”。“心主神明”、“心藏神(识神)”、“心之官则思”——人体的思维意识中枢。挂在这儿的生物钟一旦停摆,心脏即停止跳动,我们就寿终正寝。由此可见中丹田的重要性,非是一般。
性乃天道,神为人道——天道的代表。在天,性为体,主静,神为用,主动。在人,神为体,主静,气为用,主动。阴阳不测、妙用无方、变化无穷的天命元神,为了运转人这个生命巨系统,便化形分身,派生出三万六千神或十万八千神来竹理大大小小的具各种功能的番类生理组织。现代生理学中相当于生命之神功能的东西,叫做人体生物钟、生命钟,它独立地控制着人体生命的进程及命运的展开,故而它也是命运钟、寿命钟;而且各类细胞又有共各自的分生物钟。有趣的是,现代科学发现,与生物钟相关的人体遗传基因有三万余钟,这与《黄庭经》中的人体内行三万六千神之说可谓巧合。
人体生物钟之神中有三位主管之神颇为重要,即舍于肝的阳神“魂”,主竹人体心理方面功能;住于肺的阴神“魄”,主竹人体生理方面功能。这两位都是老黄牛,只筲默默工作,从不抛头露面。喜欢抛头露面的是据之于心的心君“识神”,主管处理外界人、小、物方面的诸多信息。
识神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易被染污,故共性质变化不定,近墨则黑,近赤则朱。现代人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禀性——气质之性”、“思维意识定势”等概念,皆系指识神的各种功能特点而言,
根据佛家的研究,吾人的“人生观”、“宇宙观”、“禀性”等并非天赋,而系人为,是自己历劫以来生生世世积累起来的信息能量之惯性(业力)总汇而成,以识神形式潜藏于心内,成为心之中的心——气禀之性、人生观观主。这样一来,在我们这个复杂的生命系统中就存在着不同性质的两个“心”,即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清净无染、永不生灭的妙明真心(元神),和触境生情、见欲思迁、不辨真谬的攀缘安心(识神)——这就是“心”的“双重结构或体用结构”。元神是体,识神为用。甚深层次的性功修持,就在于以“戒、定、慧”的慧能冲洗干净蒙蔽在元神妙明真心上,由识神、妄心染污带来的垢尘,恢复元神本有的光明净性,从而破迷为悟,转识成智而超凡入圣。古人称此为“心地法门,心上用功”,化业力为功力,令识神归元神,变种性为佛性,令寿命钟正摆不停,直至气竭数尽,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