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中心 > 商务接待 > 称呼礼仪

称呼礼仪

2015-10-2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礼”的这一块特别重视,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称呼礼仪,包括日常交际称呼礼仪、职场称呼礼仪、佛教称呼礼仪、古代称呼礼仪,欢迎阅读!

  称呼礼仪——称呼概述

  称呼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的、恰当的称呼,体现自身教养和对对方的尊敬,是社交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日常生活中,称呼应当亲切、准确,入乡随俗。称呼是交谈前的“敲门砖”,具有“交际语言先行官”的美誉。一声充满感情而得体的称呼,能使对方深感愉快和亲切,易于交流双方的情感。因此,称呼使用得当与否,将决定社交成功与否。

  称呼礼仪——日常交际称呼

  称呼的种类:称呼一般分为敬称和谦称两种。

  1.敬称

  (1)尊称:

  沿用旧时尊称,“尊”、“贵”、“高”、“芳”、“宝”等构成的称呼语,例如对其长辈可加“尊”字,“尊叔”、“尊祖父”等,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可在其姓名后加“老”或“公”,如“李老”、“张老”、“郭公”,以示尊敬;

  现代常用尊称:“您”、“老”、“兄”等。

  (2)泛尊称(一般的敬称):

  一般称呼语为“先生”、“女士”、“太太”、“小姐”、“小妹”、“美女”、“同志”;

  老、大、小+姓氏构成的称呼;

  姓氏姓名+职业、职务、职称等构成的称呼;

  以辈分高低称呼对方,对有身份者或长者,可用“先生”相称,也可在“先生”前冠以姓氏。

  (3)美称:指长辈对年幼者表示喜爱和看重的称呼,多用于书面语。

  以“贤”、“令”等字代表,如“贤兄”、“贤弟”、“贤侄”、“贤婿”、“令尊”、“令堂”、“令爱”等。

  称对方子女,“公子”、“千金”。(令尊指对方的父亲;令堂指对方的母亲;令荆指对方的夫人;令爱指对方的女儿;令郎指对方的儿子。)

  (4)婉称:

  阁下,用于对部长级以上官员的称呼;

  麾下,用于对将帅的称呼;

  尊驾、大驾,“驾”为古代帝王车驾的总称,用于称呼对方;

  颜,以容貌、脸色指代长者。“尊颜”、“威颜”用于称呼男性;“慈颜”用于称呼女性。

  2.谦称

  (1)直接用贬义词自称及称与己相关的事物:“愚”、“敝”、“鄙”、“拙(称自己夫人时用“拙荆”)”、“犬(称自己的儿子时用“犬子”)”等构成的称呼语。

  (2)用低下地位称呼自己:“晚生”、“学生”、“在下”。

  (3)用辈分低小称呼自己:“小弟”、“小侄”。

  (4)直呼自己的名字,不带姓氏。

  (5)以“家”、“舍”、“小”称呼家属:“家父”、“舍弟”、“舍侄”、“小媳(儿媳妇)”。

  三种场合的称呼礼仪

  1.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表示庄重、尊敬,可按职业相称,如“老师”、“医生”、“律师”等;也可以按职务、职称、学衔相称,如“周律师”、“张经理”、“王博士”、“孙教授”等。

  2.在社交场合,对陌生人的称呼,男子不论婚否,可统称为“先生”,女子则视婚姻状况而定,对已婚的女子称“夫人”、“太太”、“女士”,对未婚的女子称“小姐”。如不知其婚姻状况,以称“小姐”、“女士”为宜。

  3.在非正式场合或向陌生人问讯时,为表示亲近可用亲属的称谓称呼对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阿公”、“阿婆”等。

  称呼礼仪的注意事项

  1.使用错误的称呼

  念错对方的名字或错误判断对方的年纪、辈分、婚否等而误称。

  2.使用过时的称呼

  旧时的称呼不宜采用,如“老爷”、“大人”;对方同时两个职务时,采用最高职务称呼;对方已降位时,最好仍称呼其曾任的最高职务。

  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称呼应注意地域性,如北京人称“师傅”,南方人听来为“出家人”;山东人称“伙计”,南方人认为是打工仔;中国人称“爱人”,外国人认为是“婚外恋”;中国人称小孩子为“小鬼”,外国人认为是“鬼怪”、“精灵”。

  4.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正式场合切勿使用“哥们儿”、“姐们们”、“磁器(北京话里磁器指好朋友、好哥们儿像磁铁一样分不开)”、“死党”、“铁哥们儿”等。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5.使用绰号作为称呼

  对关系一般者,切勿给对方起绰号,也不能道听途说去称呼对方。

  称呼礼仪——职场称呼

  1.称呼分类

  在职场中,称呼一般划分为以下几类:

  【职务类称呼】

  在职场中最好以职务相称,如林处长、臧厅长、杨总、李经理、石主管等。

  【学术类称呼】

  学术类称呼如吴教授、姜博士、怀老师等。

  【泛尊称】

  泛尊称如金先生、郭女士、拓小姐等。

  【称呼对方姓名】

  称呼对方姓名时,可以称其全姓名,如张三、李四,比较庄严、严肃。

  2、称呼礼仪规范

  在商务活动中,称呼要庄重、正式、规范。一句得体的称呼,既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依照商务惯例,在商务会面中,最正式的称呼有三种,即应当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技术职称,或是其泛尊称。泛尊称,指的是先生、小姐、夫人、女士一类可以广泛使用的尊称。

  在商务活动中,以对方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佳,是最常见的一种称呼方法。可以仅称职务,如“局长”、“处长”、“经理”、“主管”等;也可以在职务前面加上姓氏,如“李市长”、“张董事长”等。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有职称和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李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张博士先生”等。这样可以表示你对他职称的认可和尊敬。

  对于那些初次打交道的,或者既没有具体的职务也没有具体的职称的人,可以直接称呼他们为“先生”、“小姐”或者“夫人”,如果知道他们的姓氏,就最好在这些泛尊称的前面带上对方的姓,如“张先生”、“李小姐”等。在使用泛尊称的时候,对于男士,不管多大年纪,都可以称呼对方为“先生”,但是对于女士来说,“夫人”这个称呼可不能乱用的,必须在知道对方已经结婚的前提下才可以用。

  3.注意要点

  职场中称呼礼仪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称呼他人时应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第二,很多人有多种不同的职务,称呼时应以双方的关系为优,如是普通关系,则称呼学术职称更好;

  第三,对于“小姐”的称呼,有人容易误解,应慎用;

  第四,在进行自我介绍或称呼他人时,应放慢语速,咬字清晰,避免出现尴尬;

  第五,在工作场合中,一般以职务称呼为宜,无须太过谦虚。

  第六,关系越熟越要注意称呼。

  与对方十分熟悉之后,千万不要因此而忽略了对对方的称呼,一定要坚持称呼对方的姓加职务(职称),尤其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人人都需要被人尊重,越是熟人,越是要彼此尊重,如果熟了就变得随随便便,“老王”、“老李”甚至用一声“唉”、“喂”来称呼了,这样极不礼貌,是令对方难以接受的。

  第七,初次见面更要注意称呼。

  初次与人见面或谈业务时,要称呼姓加职务,要一字一字地说得特别清楚,比如:“王总经理,你说得真对.....”如果对方是个副总经理,可删去那个“副”字;但若对方是总经理,不要为了方便把“总”字去掉,而变为经理。

  第八,称呼对方时不要一带而过。

  在交谈过程中,称呼对方时,要加重语气,称呼完了停顿一会儿,然后再谈要说的事,这样才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他会认真地听下去。如果你称呼得很轻又很快,有种一带而过的感觉,对方听着不会太顺耳,有时也听不清楚,就引不起听话的兴趣。相比之下,如果太不注意对方的姓名,而过分强调了要谈的事情,那就会适得其反,对方不会对你的事情感兴趣了。所以,一定要把对方完整的称呼,很认真很清楚很缓慢地讲出来,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

  4、商务会面中不适当的称呼

  1.无称呼。在商务活动中不称呼对方,就直接开始谈话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2.地方性称呼。有些称呼具有很强的地方色彩,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而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3.不适当的俗称。有些称呼不适宜正式商务场合,切勿使用。“兄弟”、“哥们”等称呼,会显得使用这种称呼的人档次不高,缺乏修养。

  称呼礼仪——佛教的称呼礼仪

  一、法师

  “法师”是常修梵行,通晓佛法,而且能引导、教化众生修行的人。澄观《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八列举了法师必须具备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卷、成就忍力十种德性。法师的种类,依据《法华经?法师品》的记载,可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现在法师已经成为汉地出家人的通称,遇见出家人,称其为某某法师,是完全可以的,它成为世俗人称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词。

  二、三藏

  “三藏法师”由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在中国,对从事佛经汉译的僧侣,常尊称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人即有此称。小说《西游记》中,称玄奘为“唐三藏”、“唐僧”,三藏好像称谓玄奘的专有名词,这虽然没有什么大错,但“三藏”的名称其他人也可以用,并非专有名词。

  三、禅师

  “禅师”是一心坐禅,通晓禅定的比丘。在中国由于禅宗非常盛行,禅师的称呼并不限于禅宗一派,凡习禅的僧人都可称为禅师,如《续高僧传?习禅篇》所收,便有达摩禅师、道绰禅师、信行禅师等等,有些人并不属于禅宗。后来,朝廷也曾用“禅师”号赐予有名望的僧人,以唐代神秀获得“大通禅师”为最早,其后,禅宗六祖慧能于示寂余百年后,也获得“大鉴禅师”称号。至于生前及受赐号的僧人,以宋代宗杲受赐“大慧禅师”最为着名。

  四、律师

  “律师”又称为持律师、律者,指专门研究、解释、读诵戒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代道宣、怀素等皆称为律师,以娴熟《四分律》见称。后来则指通达佛教戒律的僧人。至于现代法律界称打官司时的辩护士为律师,则属于借用这个词,与佛家没有丝毫关系。不过就通达和记诵法律这一点来说,又有相通之处。

  五、长老

  “长老”又称为上座、上首、首座、老宿、长宿等等,指年龄长、发腊高(出家时间长)而智德俱优的大比丘。《集异门足论》卷四列举了三种上座(1)生年上座,指年龄较长的僧人;(2)法性上座,指受具足戒,通达戒法者,年虽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3)世俗上座,指在家护法中有财势的长者。长老虽然是对年长者的尊称,但也未必是年老者,重要的还是看重其德行。佛经也称絮聒佛教大居士、大护法为长老,也是一种尊称。

  六、其他称谓

  此外,还有“大师”、“大德”等等称呼。佛经中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中省地师范,称为大师或者大德。《本事经》卷七认为大师有如来、阿罗汉和有学的圣者三种;中国佛教则不用“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是对高僧的敬称。这两种称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必须是社会公认的佛家领袖人物才能称其为。“大师”或“大德”。

  当我们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

  “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慧普”,那么就是“上慧下普”。一般来说,千万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佛家规定,出家后皆依释迦的法脉相传,即出家人皆以“释”为姓,都只以法号相称。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内号只是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的,其他人不可称呼。在家弟子只可称呼其外号,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某某,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或某某师。这些规矩是我们与出家人接触时要注意的,也是一种语言上的尊敬和礼貌。

1 2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