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冷饮、熬夜、长期停留空调环境等生活方式引起胃痛胃胀、不思饮食、腹痛腹泻等脾胃疾病高发。衢州康久医院脾胃病坐诊专家胡炜介绍,目前大约有90%的患者是因慢性胃炎而前来就诊,多数呈现“脾虚”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部隐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腹泻等。
中医学认为,胃、脾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胡炜说,“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则夏季保养脾胃的四大要诀。
动为纲
胡炜表示,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时值盛夏,人体容易出现困乏烦躁、压抑懒散的状态,不少人喜欢“孵”空调,不愿运动。那么,健身运动是否应该歇夏呢?夏季高温进行运动要讲究科学,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地。适时,即选择好一天中合适的锻炼时段。
另外人体在夏季消耗增大,睡眠和食欲下降,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因此提倡轻松运动,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强度适当减小,可选择游泳、散步、慢跑、拳操、非对抗性球类等运动。适地,即选择适当的运动场所。即使在室内运动,也要适当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素为常
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要温凉适当,以免热伤粘膜,寒伤脾胃。胡炜说,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苦瓜苦寒平,入心脾胃三经,可以泻火、清暑、益气、止渴,对一般人来说是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但是,胡炜强调,中医讲究因人而异,如果不是心火亢盛的病人,或者平日消化功能不好,属于中医脾胃虚弱症候的患者,就不宜多食苦瓜。过多食用,可能因为其苦寒的特性,伤及心脏和脾胃功能。如果自己平时消化功能不好,或是舌质颜色淡白,或是脉搏比较微弱,则不宜过多食用苦瓜。
酒少量
夏季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胡炜向读者介绍了三款清热消暑粥:
薏米小豆粥:采用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绿豆粳米粥:绿豆60克,粳米100克。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2个小时,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热毒、止烦渴、消水肿的作用,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莫愁肠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易伤脾胃。久之会气血生化不足,使精神疲乏、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苦思冥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在其他方面,调节心志、静坐闭目养神都有协调身心、平衡阴阳、安神定志的良好作用。
因此,从初夏开始调畅情志,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营养物质,才是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才能安然地度过夏天。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硕士,衢州市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衢州市保健委员会干部医疗保健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预防保健科的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