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口腔频道 > 口腔疾病 > 其他 > 乳牙龋病的认识与误区

乳牙龋病的认识与误区

2018-08-27 来源:铁建口腔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缺钙并不会导致牙齿中的钙质向外“泄漏”。釉质一旦形成造成钙质流失的原因是微生物产酸导致釉质脱矿。
乳牙龋病的认识与误区
 
乳牙易患龋,这与其特殊的解剖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及所处的口腔环境等因素有关。
 
一、从牙体解剖形态上认识。乳牙颈部明显缩窄,牙冠近颈部1/3处隆起,邻牙之间为面接触,颌(“颌”字应为“牙”+“合”组合,由于字库没有这个字所以使用“颌”代替,请校正后发表)面的点隙裂沟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间隙等均易导致食物滞留且易形成不洁区容易患龋。乳牙髓腔形态比较复杂。相比恒牙乳牙的髓室大,髓角高,髓室壁薄,髓底副根管、侧支根管较多,感染易经此达根分歧处引起牙周组织病变。
 
二、从组织结构上认识。乳牙釉质厚度较薄约为恒牙的1/2左右。与恒牙釉质相比,乳牙釉质中有机质含量较高,且在釉质内分部不均匀。釉质的表层,最深层及窝沟点隙所含的有机质比其他部位多。乳牙牙本质的厚度约为恒牙的1/2,有机质含量也多于恒牙,多于牙釉质。这提示乳牙患龋是牙体因龋损易崩解,龋损范围广,进展快并易致牙髓感染。乳牙牙髓内的神经纤维分布稀疏,乳牙龋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常被忽视。在影响进食或有明显症状时才就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三、从矿化程度上认识。乳牙釉质、本质矿化程度较恒牙差,其硬度低,易脱矿患龋。
 
四、从所处口腔环境上认识。儿童多进食软质食物,粘稠性强,易附着在牙齿上。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导致患龋。儿童睡眠时间长,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增殖,增加患龋机会。年龄小,不能很好地刷牙清洁,食物软垢易滞留在牙面上而易患龋。
 
乳牙龋齿的危害不仅局限在受损牙齿本身,对儿童口腔局部和全身都有不良影响。

一、对局部的影响。
 
1、影响咀嚼功能。乳牙不仅是儿童的咀嚼器官,而且在保持牙弓完整,促进颌骨发育及维持正常颌间关系起着重要作用。乳牙患龋率高,龋齿多发,龋损发展快,龋蚀范围广,如涉及大部分乳磨牙时,咀嚼功能明显降低。颌骨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咀嚼力的生理刺激而发育不足。咀嚼功能降低可能会引发多种口腔不良习惯进一步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多数乳磨牙因龋损咀嚼不适或早失迫使患儿多用前牙咀嚼,下颌可能逐渐向前移位形成近中错颌。多数乳磨牙缺失时,上下牙弓之间失去颌的支持,使颌间高度降低,面下部1/3发育不足,增加前牙的覆颌深度,易造成内倾型深覆颌。深覆颌的原因中以乳磨牙牙冠崩解和早失为主。
 
2、影响恒牙和恒牙列。乳牙的龋洞、牙体的缺损和崩解使食物、残渣软垢易停滞在口腔内,口腔卫生状况不佳,使新萌出的恒牙发生龋齿。尤其对相邻的恒牙影响大。研究表明,乳、恒牙龋的相关性有显著意义。94%恒牙患龋的儿童曾患乳牙龋,83%乳牙无龋的儿童恒牙也无龋。恒牙龋有随乳牙龋上升的趋势。
 
研究表明,乳牙龋进一步发展波及根尖周组织成为根尖周炎。在恒牙萌出前期,乳牙根尖炎症过程会波及相应的恒牙胚对之产生影响。
 
感染不能刺激炎症区域产生纤维壁,相反,感染会沿着牙胚周围的骨壁蔓延,从而影响联合釉上皮对年轻恒牙的重要保护作用,使年轻恒牙釉质发育不全。
 
乳牙根尖周炎症可致局部牙槽骨破坏,存在不规则吸收和牙槽骨的沉积修复。若吸收和修复失衡导致牙齿固连。固连受累乳牙可发生脱落延迟,阻碍恒牙根的发育及萌出,使继承恒牙延迟萌出或阻生,或恒牙萌出途径不正常及发生扭转。乳磨牙严重下沉者,继承恒牙牙槽骨支持减少易罹患牙周病。乳磨牙根尖周病变致乳牙根尖吸收异常或过早脱落,使恒牙牙胚过早暴露于口腔中,早萌恒牙牙根发育不足而松动,釉质矿化不良而易患龋。
 
乳牙牙冠龋损引起冠近远中径缩窄,残根及早失等可能造成邻牙移动,尤其是最易发生的第一恒磨牙的近中移动。早失年龄越小其间隙缩窄量就越大,缺隙的减小造成后继恒牙萌出时因间隙不足而在牙列之外萌出,形成牙列拥挤或该牙阻生难以进入正常牙列中。乳牙牙冠崩坏、残根、早失等引起的咬合高度降低,导致后继恒牙萌出时咬合高度异常。     
 
3、影响口腔黏膜及软组织。因龋坏而破损的牙冠可刺激局部唇、颊、舌的黏膜,导致炎症肿痛等。患有慢性根尖周组织炎症的乳牙,有时其根尖会穿透龈黏膜外露与口腔内,使局部接触的软组织形成慢性创伤性溃疡。
 
二、对全身的影响。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的生理功能,同时成为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长期慢性牙痛可能导致失眠,情绪、行为的改变和注意力不集中,进食不适、食欲相应减退,使儿童可能错过正常发育的关键阶段、重要阶段和最佳阶段。多数乳牙患龋,牙体的缺损和缺失,咀嚼功能必然降低,影响儿童营养的摄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故颌面部及全身的生长发育都会受到影响,机体的抵抗力也降低。由龋病转成的慢性根尖周围组织炎症,可作为病灶牙使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病灶感染。儿童与病灶牙有关的疾病有低热、蛛网膜炎、肾炎、颌面部蜂窝织炎等。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治疗或拔除病灶牙能治愈或减轻疾病。
 
乳牙不仅是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的咀嚼器官,而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正常恒牙列的形成,正常发音和正常心理的形成等都起重要作用。切牙与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育有关,患儿口腔内乳切牙缺失时间较长,很难建立正常发音。正常的乳牙能发挥良好的咀嚼功能,有助于消化,乳牙的咀嚼力对颌骨的增长和恒牙的萌出时一种功能性刺激。同样,对颌、颅底等软组织也是功能性刺激,促进其血液、淋巴的循环,增强其代谢,进而有助于颌面部正常发育。乳牙的存在为继承恒牙的萌出预留间隙,对恒牙的萌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乳牙萌出期及乳牙列时期是儿童开始发音和学说话的主要时期 ,正常的乳牙列有利于儿童正确发音。乳牙的损坏,尤其是上乳前牙的大面积龋或早失,常给儿童心理上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重视和保存乳牙及乳牙列的完整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儿童患龋率很高,就诊率却相对较低。现在仍有许多儿童不断受到龋齿的折磨。口腔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使儿童免受急慢性牙痛之苦的重要意义,劝导患者及其家长不要随意放弃乳牙的治疗。
 
龋齿是可以预防的。但遗憾的是很多儿童都有龋齿。对乳牙龋齿在认识上有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乳牙是暂时的无关紧要。即使有龋坏或龋坏带来的疼痛可姑息治疗,待更换恒牙后会是无龋坏的。
 
误区之二:乳牙龋损是“缺钙”。其实,机体对钙离子水平的调节非常精细,缺钙并不会导致牙齿中的钙质向外“泄漏”。釉质一旦形成造成钙质流失的原因是微生物产酸导致釉质脱矿。
 
误区之三:龋齿是遗传疾病。研究表明,对特定个体,遗传背景可以调节龋齿的发生。遗传对龋齿的易感性有作用。实际上,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是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微生物。因此,龋齿的发生更多的是环境因素,而不是遗传因素。
 
深入了解乳牙龋齿的特点,重视乳牙列对维护全身健康及发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减少疼痛和感染对儿童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认识牙齿健康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