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形成的原因
目前,国际公认的是四联因素学说,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四个要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龋齿的出现。
细菌——致龋菌可以产生各种有机酸,侵蚀牙齿(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的主要成分是钙)。食物——残留在牙齿缝隙中的食物,尤其是蔗糖,为致龋菌提供养分;致龋菌“吃”了蔗糖后,通过代谢作用产生各种有机酸(少吃糖、含糖量高的食物看来还是很必要的)。宿主——致龋菌的“住所”——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牙齿窝沟越深,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渣,易愈发龋齿(所以,刷牙一定要彻底,不给细菌留食物!)。时间——龋齿不是一蹴而就的,发病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形成龋洞大概需要1.5~2年(长期良好的习惯真的很重要!)。
我们吃饭后,口腔中会有食物残留,口腔细菌会摄取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形成牙菌斑附着在牙齿表面,并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就形成龋病。
不论乳牙还是恒牙,只要满足四联因素,都可能产生龋齿。但5岁前孩子患乳牙龋齿的比率非常高,为什么呢?这主要是由于:
1、与恒牙相比,乳牙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所以更容易受酸性物质腐蚀;
2、在饮食上,孩子多吃细软的食物,譬如粥、酸奶、果汁、糕点、手指类零食(溶豆、小饼干等),这些食物含糖高又容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清理就容易导致乳牙被细菌粘附;
3、孩子在长牙过程中,牙齿缝隙大,更容易有食物残留,如果不刷牙或者刷不干净,食物残屑在细菌作用下很快会发酵产酸,腐蚀牙齿,最终引发龋齿;
4、没有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认为乳牙迟早会被恒牙换掉,龋齿也不用担心。
乳牙龋齿的巨大危害
现在的妈妈绝大多数都非常注意保护孩子的牙齿,但是百密一疏,万一孩子还是龋齿了,怎么办?
恒牙蛀了,家长一般都比较重视,立马会带孩子去看牙医,寻求专业的治疗。
但是,乳牙蛀了,一些家长却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要换恒牙,就不要折腾孩子了。
大错特错!乳牙龋齿可能危害一生
1、乳牙的使用时间可不短
有的家长觉得,反正乳牙只用几年就换了,不需要费心保养。可是你知道吗?乳牙最长的服务时间长达10年呢!
平均来讲,孩子6个月前后开始长牙,6岁进入换牙期,12岁才会换完所有的牙齿。这意味着,宝宝6个月大时长的牙,要到6岁才开始换;宝宝2岁时长的牙,要用到12岁才换呢!
2、乳牙龋齿,恒牙也难逃——可能引发恒牙龋坏、恒牙排列不整齐
乳牙上的致龋菌可能蔓延到刚长出来的恒牙上,导致恒牙的龋坏。
因为龋齿,乳牙过早缺失,可能导致相邻牙齿向空洞移位,扰乱了正常的牙齿咬合关系,最终形成恒牙的错合、不整齐。
一种情况是,乳牙残留的牙根把恒牙顶歪了。
一种情况是,龋齿被拔掉后,恒牙向空洞的地方挤着长。
无论哪种情况,恒牙都会长得歪歪扭扭,不整齐、不美观了。
3.单侧咀嚼时间长,孩子的脸会长歪
无论是龋齿造成牙痛,还是牙齿被蛀洞无法使用,都会造成孩子长时间用单侧咀嚼,时间长了会形成咬肌不对称,可能造成孩子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影响咬合和面部美观。
4、咀嚼功能下降,消化吸收、生长发育都受影响
一旦龋病侵害到牙髓,遇到冷热酸甜刺激,都会造成牙痛,孩子不敢用患牙咀嚼,降低了咀嚼功能。而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就会影响消化和吸收。由于牙齿不好咬,孩子还可能偏食,挑软的、好吞咽的食物,而不愿意吃含纤维素较多、需要充分咀嚼的蔬菜,这些都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5、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在乎,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懂得美丑,如果上了幼儿园,因为牙齿黑被笑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性格发展。
6、影响全身健康
乳牙龋齿发展,造成露髓甚至感染扩散到根尖区后,患牙可以成为全身性疾病的病灶,造成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肾炎等。
乳牙龋齿必须马上治疗
提醒:眼看小小龋齿能产生如此大的危害,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孩子有了龋齿、即使是乳牙,也要马上看牙医,寻求专业的治疗。根据龋齿的深度不同,针对性地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