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和预防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本人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影响生活治疗,影响患者的家庭或者职业功能,并且抑郁症自杀风险很高
精神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患者在患病后要尽早的治疗,不要忽视任何细节。在我国,至今流传着不少治疗精神病的民间偏方。
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可显著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风险;然而,部分患者在坚持治疗的情况下仍不幸复发,即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中的「击穿现象」(breakthrough),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众所周知,氟哌啶醇可导致心脏异常。据一项24h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统计,接受氟哌啶醇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7%的激越患者会经历心动过速或窦性心动过速。接受阿立哌唑1-9.7mg的患者中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为3-7%。
阿立哌唑(1μM或10μM)均可升高PSD95、磷酸化AktThr308及Ser473、磷酸化GSK-3βSer9水平。氯氮平1μM同样可产生上述效应。然而,氟哌啶醇(1μM或10μM)及氯氮平10μM则可导致上述指标的下降。
停药后,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失败的风险似乎不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一旦开始用药,至少在8年内,并没有任何一个停药时间点称得上安全。如果抗精神病药已使用多年,此时停药有风险,务必谨慎。
抑郁症常伴有躯体症状,尤以疼痛症状为著,不同学科或研究角度会给出不同的定义。医学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UPPS)可为抑郁症的症状,也见于其他疾病。
研究者指出,本项研究拥有若干优势,如Medicaid数据的覆盖面较广。研究同样存在局限之处,如某些混杂因素可能未被充分调整,尤其是肥胖。
精神分裂症总的来说分为先天和后天。先天性精神分裂症在法律上是禁止结婚的。要是后天造成的精神分裂症,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不过是否属于先天性的,还是要先经过检查才能再做决定。以现在研究情况来看,有不少的精神疾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