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扎心真相:被亲手养成的巨婴伤透了心

扎心真相:被亲手养成的巨婴伤透了心

2019-07-08 来源:南京脑康中医院 精神心理指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孩子都是从母亲身上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从家庭中学会如何爱人,如果母亲不快乐总向孩子传递负能量,那么孩子未来过得也不会开心。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前几天见了朋友玲,许久未见,聊了许多,玲说自己的妈妈生病了,需要动手术,可是妹妹的行为却让她十分恼火。

玲和妹妹年纪差的较多,上学时就听她提起过妹妹。

那时玲的妹妹就比较任性,会因妈妈晚上不小心睡着了,没有接她下晚自习而大发脾气,气得妈妈在背地里偷偷抹眼泪。于是,玲妈妈每天晚上定个闹钟,快到点了就起床去接她。

听玲说,妹妹住的地方离学校走路也就十分钟,其中也有顺路的同学,完全可以和同学一起回来,却偏让妈妈去接她。

“我妈需要做个小手术,但对我们一家来说都是比较紧张的,妈妈本来胆子就小,我也是,全家就靠着我爸。”

“我白天上班,晚上陪护,白天是我爸一人看着,妹妹放假在家不去医院就算了,还打电话让我爸中午回去给她做饭。”

“她自己难道不会做饭吗?再不济可以出去买着吃啊。”

“她这么多年全是我妈陪读一直到大学的,什么事都不会做,也不愿意做,每天晚上我爸还要大老远跑回去陪她,她说自己一个人害怕。”

“你妹妹今年多大了?”

“20岁。我也劝过爸妈不要这样溺爱她,爸妈却说,不做的话她又要发脾气了。”

“她完全成年了根本没必要再做这些了,不然就是害了她。”

玲继续说道:“住院前一天在收拾衣物,我爸就喊她收拾,结果她却说自己不是医生,去了也没有,当时我爸就要骂她,但是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玲后来好说歹说的劝妹妹去医院,还是没去,结果就是和妹妹大吵了一架。

说实话,像玲妹妹这样的孩子也不少,但以前总觉得离自己很远,现在却发现就在身边。

20岁,不是2岁呀,妈妈病了,连最起码的关心都没有吗?都不懂吗?

最后玲问我:“你说现在的孩子好吃好喝的供着,好言好语的教着,怎么到最后教出个这么不懂事的东西呢?”

老家的邻居有个女儿,今年23岁,由于成绩不好,早早的就上了个大专,已经毕业两年了,整天就在家闲着也不找工作。

有段时间邻居的婆婆生病了,邻居的老公刚好有事不在家,邻居一个人医院家里两头跑,累的够呛。

家里这个情况,邻居的女儿仍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等着邻居把饭做好才下楼。

邻居自己顾不上吃饭,要先给婆婆送饭,弄好了回到家,女儿吃饭的碗,就在饭桌上放着,都不知收一收。

有晚,邻居的小姑子刚好有空,让她早点回家歇歇,替换一下,结果女儿打电话说要吃宵夜,让妈妈带某家的馄饨。

邻居又困又累,但还是绕了一大圈去买,当时路上下雨,邻居骑车拐弯的时候没注意,蹭到了路牙子上,腿上的皮都破了。

回家后,女儿一尝,立马埋怨说:“妈,你跑哪买的,一点都不好吃。”

邻居跟我妈说:“那一刻我真的心灰意冷,不知道养孩子有什么意义,都23了,眼里只看到了那碗馄饨,却看不到我腿上的伤。”

倾尽全力养孩子,是父母的职责,是从不图回报的,但是某天发现孩子到了自食其力的年龄了,还是依赖父母,认为父母替他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应当,甚至,做少了,还心生怨恨。

那这样辛苦地养孩子是为了什么?

二十多岁的巨婴,啃食着父母的骨血,直到没有可啃的价值。这是教育的悲剧,也不是养孩子的初衷。

以上两个孩子,我并不了解她们的家庭环境也不知道父母从小是如何教育她们的,但我觉得,孩子长成什么样都是有迹可循的。

前几日微博上大火的12岁男孩因被母亲管教打一顿后,心有不满,便持刀杀死自己的母亲。孩子固然存在极大的错误,但说句扎心的话:“这三个孩子今天的一切,他们的父母有很大的责任。”

见过许多家他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好孩子,家里好吃的都归你!宝贝儿,奶奶不吃,你一个人吃就好了,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爷爷奶奶来做。”

肖老师说:“有些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就交给爷爷奶奶带,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被溺爱。这样的孩子非常危险,因为他们在祖宗的位置上,是爷爷奶奶的祖宗,也就成了爸爸妈妈的祖宗,在土位的孩子不听父母的管教,反倒会克父母。被溺爱的孩子常常非常自我。”

于是乎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吃完饭,碗一推,立马跑去看电视,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去收拾碗筷;

家里有好吃的,父母一口不吃留给孩子一人享用,而孩子,也很少会想到分享给父母。

有些孩子年纪不大,就敢随意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父母反过来还要赔笑脸,赔小心。玲的妹妹就是典型的例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天高地阔则万物生;父亲是笔,母亲是墨,笔直墨浓则画意兴。

父亲是家庭里的一座山,巍峨耸立,撑起家庭的重担,决定家庭的高度与方向。母亲是家庭里的一条河,碧水微澜,调节家庭的气氛,决定家庭的氛围与温度。

父亲是一个家的支柱和脊背,只要父亲在,家就不会倒。

“车要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父亲是家里的火车头,自父系社会以来,父亲便一直是家庭的中心。

传统观念里说:“男主外,女主内”,父亲较母亲来说,眼光更长远,意志更坚定,更能够从容面对生活的艰难与风雨。

要想家庭更坚固,拥有更好的未来,作为车头的父亲要有敏锐的眼光与方向,能带领家庭成员走正路,能给家庭规划未来。

如果做父亲的眼光短浅,得过且过,那这个家也不会好。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父亲的德行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一个家庭中孩子有父亲的陪伴,受父亲的影响才能成长的更出色。与母亲的保护教育不同,父亲在教育上鼓励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更加有利。

肖老师说:“父亲给孩子的一次肯定相当于母亲的五十次,孩子是否自信和能否成功与一个喜欢肯定和支撑孩子的父亲有关。作为父亲要懂得发现孩子的优点,恰当的给予肯定,帮助孩子看到真实的自己,同时在其他需要的地方提醒孩子改变和提升。”

只有父亲扮演好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孩子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孩子未来才能更出众,家庭才能更和谐。

母亲,决定着家庭的气氛与温度。女性与男性相比,更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在家庭中不仅需要刚毅的父亲还需要温柔的母亲,就像石头与石头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摩擦,这时就需要海绵缓冲,母亲就起到海绵的作用。

肖老师说:“有的家庭虽然父亲在火位,但是母亲也在火位,就会产生家庭冲突。如果在父母冲突中父亲占上位,那么女儿的脊背是弯曲的,男性特质多,如果母亲占上位,那么儿子的脊背是弯曲的,女性特性多。”

所以一个家庭,父母各自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才能使家庭更和睦,孩子发展更好。

“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女性比男性更感性,更容易表达自己感情或释放自己的压力。

正因如此,母亲在家庭中起到情感充电器的作用。

只有母亲温柔,善于调节气氛,家庭环境才能更和睦,家人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倘若母亲在家庭中冷淡、暴躁,那家人的心情一定不好。

孩子在家庭中会更依赖母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更大。母亲温柔,孩子的成长才能心态平和。

如果母亲老是抱怨或者责备,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或者缺陷。

孩子都是从母亲身上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从家庭中学会如何爱人,如果母亲不快乐总向孩子传递负能量,那么孩子未来过得也不会开心。

养一个孝顺的孩子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的行为直接导致孩子孝顺与否。这话有些诛心,却是事实。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一个从小能够孝顺父母的孩子,将来的运气也不会差。

不要人云亦云的说:“只要孩子将来有出息,孝不孝顺都不重要。”

身至晚年,再优秀的孩子,都不如有个体贴孝顺会端茶倒水的孩子,更令我们感觉到幸福和成功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