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为什么疑病症总会想:我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

为什么疑病症总会想:我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

2018-08-10 来源:精神卫生研究总会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每年因为疑病症困扰,而四散家财做无谓“就医”的患者不在少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疑病症患者太敏感,对一些疾病症状习惯性的“对号入座”。

疑病症。一种以患者坚信自己生病了的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躯体形式障碍,这类疾病体现在患者身上在就是患者由于担心或者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疾病,甚至自己“快要死了”的想法,伴随焦虑、心理痛苦而到处盲目就医。

疑病症和其他心理障碍一样,发作不分年龄、时期,任何年龄都有患上疑病症的可能,并非某个年龄阶段的特例

对于疑病症,其实患病的人数并不要多,对于男性来说发病年龄多为40岁,女性多为50岁左右,老年人亦非罕见。

但是虽然疾病少见,但并非没有。

每年因为疑病症困扰,而四散家财做无谓“就医”的患者不在少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疑病症患者太敏感,对一些疾病症状习惯性的“对号入座”。

心理焦虑疑病症患者很多都会有一种没有理由性的认为自己是个累赘,经常会认为自己的出现会给家人带来一些负面的情绪。

哪些症状意味着得了疑病症?

疑病症,顾名思义就是毫无根据的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疾病,但是这种症状只能说只是疑病症众多症状中的一种。

除此以外,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象,表现为下述的至少一项:

(1)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序与实际健康情况很不相称。

(2)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

(4)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

(5)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疑病症状不只限于惊恐发作。

疑病症的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症状,约有2/3的患者有疾病症状,常见部位为头部、下腰部或右髂窝。

疑病症患者存在哪些心理怪圈?

对于疑病症患者来说,疑病不单单只是一种单一的症状,在疑病的背后更多的则是心理上的一些障碍。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他们具备以下几个共通的特点

比如,长纠结于身体上的细微变化。

处于这一特点的患者,多数在性格上比较敏感多疑,换句话说,可能曾经的一段感冒,在这类患者心中,哪怕已经感冒好了,但也会总觉得哪儿都不舒服,有可能因为“感冒”引发了“大病”……

又比如,过度关注已患有的疾病。

这类心理怪圈,在疑病症患者群体中并不常见,甚至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这类心理怪圈是某一部分疑病患者的诱因。

因为在这类患者身体中,因为本身就患有一些疾病,会导致患者长期过分关注自己得上的疾病,一旦身体出现一丝异常,就会以为是疾病出现变化。

久而久之,会造成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的状态,疑神疑鬼,最后引发疑病症的出现或者加重。

疑病症常伴有焦虑、忧虑、强迫、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病程长短不一。

疑病症如何治疗比较好?

对于疑病症,常规的“好言相劝”其实作用是很小的,这类疾病的治疗,目前多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

疑病症患者往往感觉过敏,除对一般性强度的外来刺激不堪忍受外,对体腔内脏的正常活动,也能清晰的感知并过份关注。

什么是支持性心理疗法?

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一种心理治疗都能给予病人某种程度的精神支持,如果治疗者提供的支持构成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种治疗方法就称为支持性心理疗法。

比如,森田疗法。

有很多人在患上疑病症后,总喜欢把自己藏在家里。

当然对于,严重的疑病症患者来说,心理治疗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环,药物治疗同样必不可少——

因为疑病症患者的症状会通常伴随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经过专业医生诊断,可酌情应用安定和三环类抗抑郁剂。

当然对于患者本人来说,也要尽量做到“五不”:不查资料、不乱求医、不要太敏感、不要过分关注、不拒绝诊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