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心理障碍 > 心理的防御机制

心理的防御机制

2018-06-15 来源:爱家庭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核心都有相同的部分,不同的是早年的境遇、所经历的创伤、所获得的爱。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就是:不相信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愿望,这就是我们不能成长的原罪。

防御机制的概念,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什么是“不愉快”的情绪?人类有且只有四种基本情绪:愉快、愤怒、悲伤、恐惧。由此可见,除了愉快,另外三种都是不愉快的情绪,是需要被消除的。

其实所有的情绪都是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大家需要以有利有弊的态度去看待防御机制以及其所防御的内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过度的使用防御机制,其实也失去了很多这些情绪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和资源,让我们的心理能量变得不那么流畅了。

另一方面,毕竟我们的心灵对这三类情绪的耐受性还是比较低的,为了过的愉快一点,我们的内心会自动化的启动很多的防御机制去移除这三类情绪。除了移除不愉快的情绪,防御机制也会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比如,保护关系,以及其他的现实功能。

人与人之间的核心都有相同的部分,不同的是早年的境遇、所经历的创伤、所获得的爱。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就是:不相信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愿望,这就是我们不能成长的原罪。所以防御机制不是道德标签,没有好坏,我们的至少应该是中立的,甚至是包容和慈悲。

不少人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些不合理的或者发育滞后的防御机制之后,真的很恐慌甚至自我嫌弃,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内核是好的,是能量满满的,不能以慈悲之心理解所有防御机制背后的创伤和不容易。同样,我们也要理解这种不相信和嫌弃,因为这些人也没有从养育者那里获得认同和无条件的爱。

防御机制的适应性和不适应性,心理学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品,而这个产品不完美,甚至可能只是一个半成品。所以我们比动物要好一些,但是比心理成熟的人又要差很多。因此我们所使用的防御机制,一来它们肯定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二来它们也是有利有弊的,所以防御机制也有适应和不适应两种状态。具体的来说就是:如果自我角色是匹配的,外在背景是匹配的,或者其他因素是匹配的,那么这个防御机制就是适应、有效的。如果自我角色错了,外在背景错了,其他相关的因素也是错的,那原本适应、有效的防御也就不适应,不有效了。防御就好像我们的棉袄:冬天它能救我们一命,让我们免予夺命的寒冷;但是春天来了,你还穿着它,那就一定会是你的障碍和包袱;如果到了夏天,你还继续穿着,甚至还可能会中暑。

心灵的防御机制也是一样,在我们幼年的时候,它们可能是我们活命的策略,但我们已经长大了还继续使用,自然会是一种累赘。最后,如何去用一些具体的坐标去衡量,某种防御机制是适应的,或者是不适应的呢?

利人和利己(就是衡量双方的利弊)和投入产出比。

为何小时候使用的防御机制,会自动的延续下去?就着这个过冬棉袄的比喻,我们继续来讨论一下,为何春天来了我们也长大了,小时候的防御机制依旧还如影随形的跟随着我们。

首先,因为小时候形成的防御机制,并不在我们的意识层面。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还很弱,他们和养育者互动所形成的防御机制,几乎都无法意识化。不用去说小孩子,就算是成人,普通人也很难觉察。所谓不是在意识层面的,也就是说,这些防御机制并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被表达和被执行。甚至这些机制在运行的当中,我们不但觉察不了甚至解除不了。

第二个原因:和父母的共生关系没有被解除,所以继续使用共生期的防御机制,以表示对父母的情感和忠诚。当然也和主流文化相关,主流文化因为过度的强调集体主义,而忽略了个人的独立性。

第三个原因:就是孩子自己没有独立的心理能力,更何况,改变也是有风险的,不确定的,需要付出勇气和努力的。一个人从依赖变得独立,必须穿越“分离焦虑”。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被抛弃和被分离的创伤。因为,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就是分离。当然,孩子没有独立的心理预期,也是那些“为了防御妈妈不开心,甚至被妈妈抛弃”而形成的所有防御机制所累积的结果。

第四个原因:所有的防御机制,都有其获益的部分。同理,我们要放弃掉某种防御机制,就也要放弃这种防御机制带给我们的各种好处,或者说是既得利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门问答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