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其他障碍 > 打完骂完又后悔,孩子犯错我该怎么办?

打完骂完又后悔,孩子犯错我该怎么办?

2018-06-12 来源:九州心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如果孩子认为一定要表现好,才能得到父母的爱,那么孩子可能就更加害怕犯错,却也更不愿意去尝试那些有助于提升自我,却有失败风险的选择,不敢忠于自己的想法去独立生活。要让孩子养成面对挫折,在错误中学习的坚毅与勇敢。

在美国加州当地服务二十年的心理学家谢刚,谈到坊间有不少育儿书,比如《一百个关于儿童的问题》,看到最后其实是《一百个关于家长的问题》。

这些书并没有真正解决儿童的问题,而是让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焦虑得到安抚。

而当孩子表现不如家长的期望,可能会激发家长的焦虑感,这份焦虑还包括对孩子的关爱,好比害怕孩子受伤,害怕孩子没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然而,如果孩子无法理解手段背后的焦虑,焦虑背后的关爱。那么当孩子表现不佳,或是犯了错误,却遭受到惩罚或更严格的管教,那么无论家长的初心多么好,对孩子来说都可能沦为一种直观的,不舒服的感受。

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亲子关系,感受比理性的解释更为人接受。

设想一下,当我们的伴侣、长辈或领导,有时我们自己事情没做好,他们指责我们。也许对方讲得确实有道理,但因为他的态度不佳,用词不当,我们理智上接受了,心理上却不服气。

那么当我们面对孩子,孩子的理性认知能力不比成人,心理方面的感性更敏感,那么这时如果我们没有在这方面符应孩子的需要。谈对错、好坏,那可能更多是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

比如我们不高兴,我们宣泄了不高兴的情绪;

我们需要孩子懂道理,我们把道理讲一遍,看见他点头了,认为尽到了我们责任。

但我们却可能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某个印象,不再是父母,而是法官、警察,是秩序的管理者,而不是过去那个无限关爱我们的人。

这时,如果我们继续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反而会忽略了我们作为家长该处理的内在问题。即使孩子的表现变好,我们自身内在的焦虑不安,或者对于好坏对错的偏颇认知,依旧没有缓解。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总是无法真正对孩子放手,孩子读书抓着他的成绩,孩子毕业抓着他结婚、生子、找工作等人生的时刻,举出他各种错误,提出各种指标和要求。

实际上,孩子只是成了家长焦虑的替罪羊,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做对的事情,却还是觉得彼此都不满足,也不快乐。

所以面对孩子表现不“好”,家长怎么做,攸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否保持一定的心理健康,同时愿意也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

这部份,我们可以试着做到下列几点:

1.了解孩子是否意识到问题,知道错在哪里

见过特定的家长,为了孩子的眼睛保健,不让孩子看电视、用手机。这个立意是好的,但我看过有的家长采取威胁恐吓的方式,家里也把电视拆了。

但孩子不知道原因,只是暂时被限制了行动,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不去做。结果孩子反而产生了强迫行为和思维,大了之后独自生活,很容易因为打破规则而产生莫大的罪恶感。

那么一旦家长不在,禁止的力量不在,或者有更强的诱惑,那么孩子还是可能去做。有时甚至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得不偿失。

2.约法三章,共同遵守

孩子做错事,给予惩罚或弥补之后,要把规矩定下来。比如孩子不告而取,给予惩罚可以跟孩子商量,商量后定下来。

避免每次行为和结果,以及带来的奖惩不同,有一个双方认定的奖惩约定,有助于孩子学习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3.人归人,事归事

当孩子表现不佳,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不要无限上纲。把孩子一次的表现,说孩子本身很笨,或是哪里有缺陷。

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会让孩子把自己的错误归咎在不可改变的原因上,久而久之,他可能会相信自己就是这么笨,那么就更不可能改变。

4.回溯与重建流程,并加以演示

当孩子承认了错误,或者接受了表现不佳的事实。结果是一回事,最好我们能够跟孩子一起检讨发生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双方了解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改善。

5.提倡努力,而不是聪明

和第三点类似,不同的是,建议家长在平时多鼓励孩子的努力,而不要把孩子的好表现归类为聪明。

心理学实验发现,如果孩子以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聪明,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他可能不愿意努力去改进,因为这会显得他不聪明。

所以当孩子犯错,我们鼓励,并且和孩子一起尝试,这会让孩子相信即使一次做不好,只要继续努力就能做好。

6.多用价值性鼓励,而不是价格性鼓励

孩子表现好,给予鼓励。唯独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给予价格性鼓励,比如给钱、东西,这会让孩子把物质奖赏跟表现之间连结在一起,养成习惯。

最好是多用“价值性”的鼓励,比如孩子达成某个目标,我们给予更多的陪伴、关怀,譬如一起周末旅行等等。那么孩子的表现就成了增进亲子关系的机会。

7.成为生活的共同参与者

如果孩子认为一定要表现好,才能得到父母的爱,那么孩子可能就更加害怕犯错,却也更不愿意去尝试那些有助于提升自我,却有失败风险的选择,不敢忠于自己的想法去独立生活。要让孩子养成面对挫折,在错误中学习的坚毅与勇敢。

让自己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成为双方互相信赖的伙伴。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