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这四种不走寻常路的心理疗法,我第一次知道的时候都觉得像假的

这四种不走寻常路的心理疗法,我第一次知道的时候都觉得像假的

2018-04-20 来源:简单心理Uni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就为大家整理了几个不走寻常路的心理疗法:VR、催眠、空椅和沙盘,其中有没有你听说过,甚至使用过的呢?
还以为心理咨询不过是聊聊天而已吗?那你可太天真了。VR,催眠,空椅,沙盘,心理剧,萨提亚,正念……这些气场强大的词,可都是心理咨询领域的治疗方法,从炫酷的名字到炫酷的疗程,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几个不走寻常路的心理疗法:
VR、催眠、空椅和沙盘,其中有没有你听说过,甚至使用过的呢?
 
「拥有科技气质的VR」
 
首先,从最近大热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简称VR)说起吧。你知道VR也在蠢蠢欲动,等待进军心理治疗领域吗?
 
目前,VR技术应用到心理治疗领域中最成熟的例子是虚拟现实暴露疗法 ——即暴露疗法和VR技术的结合。
 
所谓暴露疗法,指的是通过让患者长时间暴露于导致其症状出现的刺激中,使得患者产生适应过程,从而消除症状,并改变对刺激的感知和认识,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的一种治疗方式(王雪等,2014)。
 
传统的暴露疗法包括实景暴露和想象暴露两种,它们各有局限。实景暴露具有一定危险性,而想象暴露则受制于患者的想象能力。VR技术的出现,补偿了传统暴露疗法的这些缺陷。因此,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对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创伤后应激性障碍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再举一个具体例子:VR对恐高症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VR技术主要用来建立使患者产生恐高心理的虚拟情景,如乘坐上升中的安装透明玻璃的电梯、从高楼的楼顶上向下观看等等,然后运用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对恐高症患者进行治疗。
 
与真实情景相比,虚拟情景由于其可控制性,可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避免出现过强的恐高反应,也保证了患者的人身安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治疗时间。
 
关于VR和心理治疗的结合,研究者还在探索更多的应用方式,包括厌食症、注意力缺陷、精神分裂症的干预(许百华等,2005),自闭症,脑损伤的认知评估和康复等(柳菁,2008)。VR与心理治疗的结合有那么多的可能性,真的是让人非常期待啊。
 
不过,尽管有关VR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的研究不在少数,也得到了一些乐观的成果,但VR是否能走出实验室,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被应用在心理治疗中,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和观察。
 
「周身散发神秘气息的催眠」
 
关于催眠,不管是大众还是从业者,似乎都有无尽的好奇心。由于催眠本身自带的神秘感和戏剧性属性,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喜欢拿它作题材。不过,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加之“催眠”名字本身也有一定误导性,大众对其的看法往往会有一些普遍的怀疑和误会。
 
曲文祥和高隽(2016)对分析了关于催眠的大众文献,也调查了大众对催眠的态度,他们发现,大众对催眠的误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催眠中会睡着或失去意识”,“被催眠后会说出或做出违背自己意志的话或事情”,“催眠必然包括某种仪式”以及“催眠是某种特殊的心理治疗学派”。
 
在误解之外,真正的催眠临床应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Michael博士(2015)在《临床催眠实用教程》中指出,催眠可以在治疗行为和情绪问题上发挥诸多的作用,具体而言,在心理治疗中,催眠可以被用于四个方面:
 
暗示症状的缓解
寻找并调动个人的资源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教授具体的认知、行为、关系或情绪技能从而提升自我调节能力或者改进情绪管理能力
创造联想和解离,从而让个体和自己体验中的特定元素有更紧密的联结,或者与其拉开距离。
 
对于临床催眠的使用中,较为肤浅与不精细的一种做法,是仅仅在使用一个导入程序后给予来访者缓解症状的暗示。尽管肤浅,这种做法依然有价值。
 
另外,更为复杂、更有技巧的方式来使用催眠包括以下方面(Michael,2015):
 
你需要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给来访者引入新的视角,这种新视角能给他们带来力量,这个过程被称为“重构”;
需要教会来访者那些能够解决目前困扰的核心技能;
如果可能的话,提供直接的体验来拓展和增进人们对自己、对自己资源和人生的看法。这样的体验对于来访者来说是最为深刻的。
 
当然,短短的文章并不能把催眠复杂的概念全部呈现,但是,作为专业的从业者还是需要知道,催眠并非魔法,也没那么神秘,不要对它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或者走另一个极端认为它纯属无稽之谈。催眠确实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在心理治疗中起到作用,但绝对不是可以操控他人的魔法。

「名字引人无限联想的空椅」
 
“空椅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引人无限联想。和它“撞名字”的甚至有本惊悚推理小说——《空椅子》。
 
当然,作为技术的空椅并没有什么玄学色彩,它是一种类似角色扮演的技术,是格式塔学派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治疗工具。空椅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处理对重要他人未解决的感受,达到完成感(Field,1998)。
 
例如,空椅对话干预(Empty-chair dialogue intervention)是让来访者进入一个和重要他者想象的对话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来访者被压制的情绪,在咨询室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下释放出来,并且得到重构(Paivio,1995)。
 
为了更好的理解空椅技术,我们可以举个空椅独白技术的例子:
 
对于丧失伴侣的来访者,咨询师会让他们想象,对面的空椅子上坐到是他们已故的亲人,现在他们有最后一个机会和他们死去的伴侣说说话,请他们进入这个角色进行倾诉。这就是通过空椅独白技术来处理他们未解决的哀伤的方式(Field,1998)。

「沙盘游戏:重温童年做的艺术梦」
 
第一次进入咨询室做来访者的时候,就被咨询室一整个架子的沙具吸引了,分分钟想“退行”给芭比娃娃编故事,在沙盘里面创造一个小世界,想想就很有趣。
 
“沙盘游戏疗法(Sandplay therapy)”,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夫1954年结合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投射技术,并结合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The world technique)”发展而来(吕仁慧等,2015)。沙盘游戏疗法还有一个充满“日式风情”的名字——“箱庭疗法”,这是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将其介绍到日本的时候为它取的名字。
 
沙盘游戏主要通过游戏这种体验的形式,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将无意识的能量以可见的形式呈现在沙盘上,从而对无意识进行工作(王恩娜,彭贤,2017)。沙盘游戏的流程,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让来访者从摆放各种微缩模具(玩具)的架子上,自由挑选小模具,摆放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的容器(沙盘)里,创造出一些场景,然后由治疗师运用荣格的“心象”理论来分析来访者的作品(王萍,黄钢,2007)。
 
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方法,沙盘游戏当前被广泛用于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吕仁慧等,2015)。作为一种非语言的心理治疗,沙盘游戏在当前国际上影响广泛,它虽然源自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但却是现今为止能够将心理分析、行为学派和人本主义三大心理治疗学派融合应用、最适合儿童心智发育发展特点的治疗技术(王萍,黄钢,2007)。它已被较多地用于改善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研究证明,它对于减少儿童的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是有效的(王滔,杜欢,2016)。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