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基因影响精神疾病,最有可能遗传的四类疾病都有哪些?

基因影响精神疾病,最有可能遗传的四类疾病都有哪些?

2017-11-06 来源:精医联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如果根据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找到这种基因缺陷相对应的药物副反应,对药物副反应强烈的病人就要避免用这种药或者减小用药的剂量,使副作用降低,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焦虑是可以遗传的。研究人员扫描了年轻小猴子在轻微压力事件下的大脑反应,并将之与其父母、亲戚的结果作对比。结果发现,在更为焦虑的猴宝宝中,大脑的三个不同部位的反应模式与其父母一模一样。

  寻找特定精神疾病的遗传性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这可以提醒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要生孩子。

  其次,这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早期行为,例如一个非常焦虑的小孩很可能在未来患有更加严重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

  最后,它可以为那些深受疾病困扰的人提供一个答案(关于他们为何如此),并且让我们看到了治疗的可能性。许多精神疾病都有其基因基础,但是我们还远没能够彻底理解牵涉其中的所有基因。

  以下四种疾病的遗传性是有最多研究证据支持的,但它们绝不是仅有的四种。

  1、强迫症

  人们做了不少关于强迫症的遗传性的研究,但具有决定性的一项研究是在2000年。研究人员调查了巴尔的摩和华盛顿地区的强迫症患者,发现自身患有强迫症和家族内有强迫症患者之间有强烈的联系。

  2010年,研究更进一步:人们发现,强迫症可能与某些特定的染色体有关。鉴于那些无法遏制的冲动和强迫性的行为给患者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好问题,这个研究为希望有后代的他们带来了曙光。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强迫症也有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基因无法完全解答它是为何以及如何发生的,基因不是全部的答案。

  2、精神分裂症(不是人格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诊断与治疗最困难的精神疾病之一。人们现在越来越相信,它与大脑中的化学失衡有关,而这种失衡是可以遗传的。

  数据显示: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父母产下同样患精神分裂症孩子的概率高达40%;假如你的同卵双胞胎患此疾病,那么这个概率提高到50%。

  2014年有两项关于其基因遗传性的突破性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并不存在单条“精神分裂基因”,而是由许多不同的基因引起不同的精神分裂疾病症状。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了8条不同的基因与8个不同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相关联;而另一项涉及113,000人的研究则发现了和该疾病相关的128个不同的遗传变异体。

  同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中,神经元细胞的连接和分隔的情况并不正常,信息的传递总是传歪。而他们相信,这很可能是遗传问题。

  3、双相障碍

  和精神分裂症一样,化学失衡很可能是双相障碍中的关键,然而许多环境因素也起重要作用。

  该疾病的遗传几率非常高:如果你的双胞胎患有此症,那么你的患病概率为89%-93%。同样的,它可能并非由单个基因引起。我们无法简单地通过找到一条基因并且改变它(即所谓的“基因治疗”),就彻底消除双相障碍。而更复杂的是,双相障碍有两种亚型,I型和II型。

  如果你的家族内有人患有II型疾病,那么你很有可能遗传并发展为I型或II型;至于I型,不知为何并不怎么遗传。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

  4、抑郁症

  你大概早已知晓:假如你的近亲患有抑郁症,那么你也很有可能如此。环境因素对抑郁症的产生有重要作用,但基因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基因让我们悲伤。让我们回到2011年,一项大型研究似乎确定了染色体“3p25-26”可能引发抑郁症。40%左右的患者都可以指出至少一名患有同样疾病的近亲,而真实数据可能比这更高。

  总而言之,抑郁症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如压力、悲伤、创伤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的相互作用影响或触发了遗传效应进而改变了个体的发育过程。

  治疗前景

  目前控制精神病的发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家庭社会的支持,治疗都只是“治标”,如果基因研究有更大的突破,精神病就可以“治本”了。

  如果明确了基因与精神病的关系,我们就能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就知道他可能会发生什么病,即使无法采取基因治疗的办法,也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来减小发病的几率。

  另外,抗精神病的一些药物有比较大的临床副作用,部分病人无法忍受副作用而抵触治疗,严重影响疗效。

  如果根据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找到这种基因缺陷相对应的药物副反应,对药物副反应强烈的病人就要避免用这种药或者减小用药的剂量,使副作用降低,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从这些临床治疗的应用,我们可以预见到精神病基因研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前景。

  文献索引

  JRTHORPE.IsMentalIllnessGenetic?TheMentalDisordersYou'reMostLikelyToInherit.Bustle,July15,2015.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