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精神治疗 > 你造吗?爱咬指甲可能也是种“精神病”

你造吗?爱咬指甲可能也是种“精神病”

2017-08-22 来源:杭州宝善堂医院精神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咬指甲这一行为最早记载于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克里安西斯(Cleanthes)就沉溺于咬指甲。过去,咬指甲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行为。那时的心理学家还在思考“如果人们要防放空脑子,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咬指甲?”

  成人咬指甲其实并不少见,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有20%的成人经常咬指甲。许多人认为咬指甲是一个坏习惯,而也有学者认为咬指甲是一种精神疾病。因此,对于咬指甲是一种坏习惯还是一种疾病一直是精神心理学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咬指甲的研究历史悠久

  咬指甲这一行为最早记载于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克里安西斯(Cleanthes)就沉溺于咬指甲。过去,咬指甲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行为。那时的心理学家还在思考“如果人们要防放空脑子,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咬指甲?”

  我们伟大的精神心理学“老司机”弗洛伊德认为,当一个人在婴儿期收到太多的照顾时,长大后就会出现“口吃”--倾向咬各种东西。但是他拿不出什么确切的证据。

  “老司机”的拥护者认为,根据“老司机”的理论,咬指甲这事应该是一岁婴儿才做的,这时他们处在所谓的“口欲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得不到满足,比如家长阻止,他们就会在长大后出现咬指甲、咬笔杆这类现象。

  也有学者认为,咬指甲是为了将攻击转向自身,也就是说一个人主动毁掉自己的武器,从而抑制自己的攻击欲望。

  最近的主流观点认为:

  咬指甲能够提供暂时的逃离,分散注意力,或者是快乐、痛苦中的放松,平复情绪,缓解焦虑

  比如当我们的伊丽莎白女王在赛马场时--

  马儿,给朕跑起来!!!!

  魁北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分别将有咬指甲习惯的人陷入设计好的沮丧、烦恼、焦虑、放松等情感环境中,比起放松的状态,人们在紧张或者厌烦的状态下更容易有这种行为。这也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的理论,他小时候咬指甲时就明显感觉焦虑,直到16岁时将他那混账继父暴打一顿后,咬指甲的习惯就消失了。这也意味着咬指甲这类行为可能与青少年过渡期的个人生活不平稳有关。

  弗兰克·卡德勒教授

  咬指甲是精神疾病?!

  一些精神心理学者认为,咬指甲或者咬甲癖(Onychophagia)是一种口腔机能错乱,除了吃喝说以外一切需要用嘴达成目的的动作,比如咬指甲、磨牙、咬笔杆、咬嘴唇等等都算作此类。

  然而,在精神病学的照妖法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将这类行为列为“聚焦于躯体的重复性行为障碍”!

  难道这就意味着咬指甲是一种精神病?!

  难道我是精神病?

  并不完全是,在书中还有另一段表述:

  作为强迫障碍的一种,这类精神障碍的特征是反复地聚焦于躯体的上述重复性行为和重复性地试图减少或停止这类行为。这些症状因其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而且不能用拔毛障碍、抓痕障碍、刻板运动障碍或非自杀型自我伤害来更好地解释。

  也就是说,如果只是偶尔咬指甲,那么就不算作是精神病,但是当咬指甲的习惯有了破坏性表现,比如反复的焦躁不安、手指发炎、给人带来烦恼时,这时就属于精神障碍范畴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