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精神治疗 > 精神疾病应予以重视

精神疾病应予以重视

2017-08-15 来源:辽宁省沈阳脑康中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专家认为,心理精神疾病患者虽然没有什么行为,但对家人生活的干扰至为深远。比如,孩子们生长在父母或祖父母罹患抑郁症的原生家庭,对其未来的一生都有不利影响。

  精神类疾病对病患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干扰慢性疾病预后,影响身体健康。近年来,躯体疾病共患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多。在神经内科就诊者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最高,慢性疾病如心绞痛、关节炎、哮喘糖尿病甚至癌症等,常常共病精神疾病,又可影响慢性疾病的预后。

  在患这些疾病的老年人群中,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更高,精神疾病对健康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慢性疾病本身。精神疾病与“自杀”如影随形。“自杀意念”是精神疾病中的主要症状之一。数据显示,精神病人中,15%最终会自杀死亡,约70%曾经出现过自杀的想法。另外有国外的数据表明,在所有自杀死亡的人群当中,大概有70%以上的人患有精神疾病。

  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死于自杀,40%患有精神疾病。另有数据表明,自杀是我国全人群第五位、15—34岁人群第一位死亡原因,自杀每年导致16万小于18岁的孩子失去父亲或母亲。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经济负担倒在其次,感情上的折磨无法释怀。”

  专家认为,心理精神疾病患者虽然没有什么行为,但对家人生活的干扰至为深远。比如,孩子们生长在父母或祖父母罹患抑郁症的原生家庭,对其未来的一生都有不利影响。

  增加全社会医疗负担。数据显示,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病患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的1/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率将升至1/4。

  专家表示,近年来,精神心理问题与社会安全稳定、与公众幸福感受等问题交织叠加等特点日益凸显。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心理应激事件肇事肇祸案件时有发生,老年痴呆、儿童孤独症等特定人群疾病干预亟须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

  精神疾病不仅仅是个体问题,应将其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予以重视,全方位关注,全面谋求改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