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的说法,说明儿科疾病历来就是医家的一个难题,《黄帝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是功能活动,阴是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精神状态,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小儿脏腑娇嫩,各种生理基础和功能均幼稚不足,体内环境不稳定,很容易受外邪干扰,内外阴阳失衡,从而产生疾病。
中医如何解释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小儿五脏不充,脏腑娇嫩,五脏阴阳易发生失衡,而小儿又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非常迅速,病理变化非常快,在内阴阳失衡,在外感受六淫外邪,内外相应,阴阳五行不安本位,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慢惊》:“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其瘫痪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腹动不已”,以肝肾阴虚为本,以阳亢风动、风痰鼓动为标,“怪病多由痰作祟”,风为阳邪,性主动,风痰之邪上犯清窍,则眨眼皱鼻,上壅咽喉,则咽痒不适,清嗓或发异响,流窜经络,则肢体抽动不已从而导致肌肉抽动、喉中怪叫、神昏秽语等症状的发生。
中医辨证施治抽动症扬中医国粹
中医治疗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因为患者都是一个复杂的、独立的个体,他们的遗传素质不一样“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博谓之神”,后天环境不同,“人与天地相参”、“天人相应”,喂养方式等不同,体内的脏腑、气血、阴阳失衡的偏颇、程度都不同,所以发病时间、症状、程度都不完全一致,专家在治疗每一个患儿的时候,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综合采取一种或几种治法,随手拈来,遣方用药,采用不同的治法,个体化治疗,做到一人一方,一病多法,以确保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