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情感障碍 > 情感障碍怎么还有“季节性”?

情感障碍怎么还有“季节性”?

2017-08-05 来源:红会心理家园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进入秋季之后,北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地区居民接受光照时间会缩短得更加明显,因此诱发了一系列生物机制,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于是便产生了这种所谓的“季节性”。
  这种“季节性”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目前有几种假说可以对其进行解释,最主要的一种“时相转换假说”认为,昼夜时相后移或前移是造成这种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他生物机制还包括视网膜光敏感度、神经递质功能障碍、遗传变异对昼夜节律的影响、褪黑素与5-羟色胺水平等。因此,有学者认为该病应被视为由混合因素所致的复杂障碍。

  虽然成因尚未最终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季节、地域、日照等环境因素变化所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纬度较高、冬季持续时间较长、气候寒冷、光照时间减少都与SAD的发病率正相关。其中,光照时间减少应该是SAD发病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坂本于1993年进行的研究发现,SAD的发病率与日照时长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仅呈弱相关。

  由此可见,进入秋季之后,北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地区居民接受光照时间会缩短得更加明显,因此诱发了一系列生物机制,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于是便产生了这种所谓的“季节性”。

  褪黑素与SAD:不得不说的密切关系

  1980年,科学家们发现高强度的光线可以影响人类松果体释放褪黑素,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人类的生理功能受到了光照的影响。同时,临床研究发现经由视网膜的光线信息十分重要,而照射到人体其他部位的光线则没有临床效果。

  褪黑素是由5-羟色胺在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成的由松果体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以作为一种时间信号调节生物的昼夜节律。这种激素在黑暗环境下产生,有助于引起睡眠。

  大量研究表明,松果体可以根据光照产生分泌调节,外界光照长短或强弱的改变可以通过视觉器官引起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发生节律性震荡,并因此促使松果体节律性分泌褪黑素,并进而作用于各器官上的褪黑素受体,显示出人体机能昼夜和季节性的不同。

  人类的自有持续节律周期约为25h,生物钟SCN每天都要和外界的时间线索(如自然光照)等因素进行对时,并使自身节律缩短1h,产生24h的节律变化。

  有学者认为,褪黑素水平的增高是SAD发病的直接因素。高纬度地区及秋冬季节光照时间减少,褪黑素分泌量增加。另外,与对照组相比,SAD患者接受治疗之后,褪黑素的水平降低。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