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的“冰柜藏妻”一案闹得沸沸扬扬,凶手杀害自己新婚妻子,藏尸家中冰柜长达3月。
凶手镇定地与尸体生活了3个月,还用手机伪装成妻子,与亲友联系。直到事发,邻居都不敢相信,一向内向、友善丈夫怎么会做出如此可怖的事。
但世界上就是有这一类人,人格中“精神变态”特征最为明显。他们看似都拥有美好的家庭和友谊,自信、具有魅力。但实际,自视甚高,自认为强大无敌、对他人冷漠无情。
今天,想借“冰柜藏尸案”,教大家一些简单的识别和应对反社会人格者的方式。
恐怖的精神变态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称呼很多,如“自我病态”、“社会病态”和“精神变态”等。
比起“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精神变态”一词似乎更为人熟知。在很多影视作品里的连环杀人狂、冷血杀手或暴力罪犯都是如此。
RobertHare用“精神变态”一词,来指代“反社会人格”中的极端群体。
在心理学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与自恋型人格障碍一同被归在B类人格障碍之下,以戏剧化、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
辨识“恶魔”的技巧
世界上大约有4%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每25个人中就有1个是恶魔。细思极恐。“暴力型精神变态”(杀人凶手、连环杀手、大规模杀戮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极有可能因犯法而被监禁或处死。
但“非暴力型精神变态”更为普遍,也更难识别。
“非暴力型”拥有健全的身份认同和现实检验的能力,他们能比较好地掩饰自己的反社会性。他们通常不会公然犯法,法律拿这些人也没办法。
他们看似拥有温暖的家庭和友情,自信且具有魅力,实际上他们冷漠无情,天使面孔下隐藏着魔鬼的心灵。
从本质上看,“暴力型”和“非暴力型”具有相同的侵害性。我们可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会被他们摧毁得面目全非。
学会辨识反社会人格者,是保护自身的第一步。根据DSM-5,如果一个18岁以上的个体出现以下7个症状中3项及以上,则在临床上可能被诊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不能遵守社会规范,多次出现可遭拘捕的行为
2.惯于欺骗和操纵他人
3.易冲动,事先不做计划
4.易激惹,具攻击性,重复性斗殴
5.毫不顾及自己或他人的安危
6.一贯不负责任,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履行经济义务
7.无懊悔之心,在伤害、虐待他人或偷窃后显得毫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