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压力大,考生逃避学习怎么办?孩子是不是得了考前综合症?
摘要:当孩子出现“考前综合症”时,家长们往往会忧心忡忡,甚至比孩子还要紧张焦虑,结果却进一步增加了孩子压力。临近考试,孩子应当积极调整好心态,家长更应淡化焦虑,做到“有效陪伴”。
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但在这时家里孩子反倒是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回家做完作业就抓紧时间看电视上网,对父母的劝诫很抵触甚至会在言语上顶撞父母。孩子以前不是这样,学习还是很认真的,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现在对学习一点也不关心,而且经常记错记漏老师布置的作业。眼看着孩子越来越不拿学习当回事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其实孩子选择这种方式虽然表面上是厌学,或者可以归结为叛逆期在作怪,但是深究原因这些考生还是在逃避学习压力,逃避考试的压力。
孩子这时候更需要的是信任和鼓励,不管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阳光的学习氛围。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家长和老师要逐步引导孩子正视高考,承担高考的压力和责任。老师和家长在高考中扮演的角色虽然非常重要,但毫无疑问孩子才是这场“战争”的真正主力,只有把孩子的最好状态激发出来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虽然现在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逃避责任的心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承担中考的责任。家长和老师可以多和孩子深入的聊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话题,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烦恼什么,只有真正掌握了孩子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孩子的问题。
考试前出现紧张、焦虑、疲惫、烦躁等状况,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主要特征有记忆力下降、成绩不稳定或突然下滑、心慌意乱、易怒易哭、患得患失等,反映到身体上的还有茶饭不思、睡眠不好、手脚冰凉、老是想上厕所等症状,而且每个孩子的表现还会有所不同。这都是典型的“考前综合症”,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大考前的复习阶段,知识串联型更强,孩子没有调整好学习方法或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过分看重考试结果,或者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以至于信心不足。
当孩子出现“考前综合症”时,家长们往往会忧心忡忡,甚至比孩子还要紧张焦虑,结果却进一步增加了孩子压力。临近考试,孩子应当积极调整好心态,家长更应淡化焦虑,做到“有效陪伴”,放松心情,营造平和稳定的家庭环境,从外部帮助孩子减弱压力影响。
中高考是孩子人生中的大考,需要重视,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决定孩子命运的程度,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学校,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失去了美好的前途。其次,家长应该把学习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淡化成绩,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默默陪伴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孩子想说时做好“倾听者”,不想说的时候也不要逼迫孩子“谈心”,多给孩子信任和自由的空间。同时,家庭生活中尽量保持平和愉悦,但不要过分搞特殊化,让整个家庭气氛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