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情感障碍 > “周末父母”如何爱孩子?

“周末父母”如何爱孩子?

2017-05-30 来源:心理精神疾病专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孩子容易缺乏亲情,孩子对父母欠缺感情,反而把照顾者当成父母。父母也会把孩子当成是施行管教、矫正错误行为的对象,彼此间缺乏感情。

  “周末父母”的利与弊

  “周末父母”的弊肯定是大于利的。那么,“周末父母”的利与弊在哪些方面?

  弊

  第一,孩子容易缺乏亲情:孩子对父母欠缺感情,反而把照顾者当成父母。父母也会把孩子当成是施行管教、矫正错误行为的对象,彼此间缺乏感情。

  第二,父母变成“教鞭”:管教必须以感情作为基础,否则,小孩难以感受父母是因爱而施教,只会感觉到大人是无情的“教鞭”,造成管教困难。

  第三,父母容易扮演“圣诞老人”角色:长期不见面,见面时,父母会产生补偿心理,务求令气氛和谐,用享乐来满足小朋友,变成了“圣诞老人”。当小孩日后被管教时,小孩又难以适应。

  第四,周末父母极易干扰孩子的生活:小朋友平时有他们的生活秩序,感觉自如,但一到周末回到父母家,反而觉得受到干扰。他们需要适应不一样的环境和生活习惯、要求,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平时的生活,还会影响孩子无法形成一致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给孩子带来一种非常混乱的模式。

  第五,“周末父母”特别害怕爱会被照顾者夺走,其实这是因为谁照顾小孩,小孩便会亲近谁,但父母会吃照顾者的醋,尝试争取跟小孩建立亲密关系,令小朋友出现“效忠于谁”的矛盾,无所适从,大人之间的竞争也会令关系受到影响,尤其是婆媳之间的关系。

  利

  第一,“周末父母”的好处就在于,老人能帮年轻父母分担和减小带孩子的压力,让年轻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老人则觉得老有所为,感到充实、不孤独,还有自我的价值感,情感上也找到了一种弥补和寄托。

  第二,部分年轻父母的人格不够完善和健全,而爷爷奶奶或公公婆婆的人格相对完善和健全,扶养方式符合社会需求,“周末父母”的方式反而能让孩子得到健康、独立的成长。有这样的例子,因为孩子父母年轻了,特别喜欢玩,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而孩子的爷爷却是一位“好老师”,在带孙子的过程中,会给孙子读故事书,一起做游戏,教他认字,孙子大些了,教他读唐诗,练书法,下围棋……在这样的培养下,他的孙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和思考的习惯,以至于上学以后,学习根本不用父母操心。

  专家支招

  共同参与才是高品质陪伴

  个人并不赞同“周末父母”,她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依恋人,对孩子的成长,心理发育和安全感的建立关系很大。尤其是在孩子三岁前,是孩子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安全感和依恋关系的混乱会导致孩子将来自我认同、自信心和人际关系等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年轻父母们在没有办法两全时,一定要注意提高亲密连接的质量,如何做到高品质的亲密连接呢?

  首先,平时保持固定时间和孩子通电话,保持心理上的连接。

  第二,尝试和孩子共同做一件有趣的事情。比如,周末喜欢带孩子一起做饭,孩子淘米煮饭,爸爸炒菜,妈妈切菜洗菜,父母还尝试教孩子学做菜,边做边讲解,因为爸爸的菜做得特别好吃,孩子除了期待周末能吃到爸爸做的菜,还爱上了烹饪,常常和爸爸探讨做菜的心得。这样的方式,不仅和孩子有了很好的互动,还让孩子有了一种爱好,这就是很好的心理连接。

  第三,和孩子连接的这个行为最好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时间,让孩子只要到这个时间点就有期待,哪怕父母之前批评他甚至打过他,但是只要到了这个时间点,孩子内心又是满满的爱。

  第四,实施教育时,不妨先听听孩子的心声,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做得不够好或做错了?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实施了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不破坏亲密关系。

  最后,平常多和孩子沟通、探讨,对于父母不能时时陪伴,只能周末才陪伴的情况,孩子都有些什么想法?试图修复孩子内心不合理的信念,比如是我不够好,是我不够乖,爸爸妈妈才不能陪我这样的信念,让孩子知道不是他的原因,而是父母的不得已。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