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发自肺腑的向医生倾诉他的各种不适,而所有的检查、化验结果又趋于正常时,我们该如何向患者解释他得了什么病,他的这些症状都是从哪来的,又该如何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治疗?
在门诊,临床医生经常可以听到患者类似的主诉:胸痛、胸闷气短、心慌、疲乏、汗出、头痛、头晕、颈部僵硬、肩酸背痛、身体颤抖、肢体麻木、肿胀、腹胀纳差、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失眠、易激惹、不喜欢与人交谈、工作效率下降等等,在短短数分钟的就诊过程中,患者滔滔不绝的说着各种症状,还穿插着补充,生怕少说了哪个症状会导致医生诊断、治疗出现错误,寄希望于医生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
躯体化障碍是一组精神障碍的统称,以无相关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症状、疑病症状以及各种躯体不适感等。其发病与患者人格、个性、思维模式等内在易感素质和生活事件刺激等外在因素有关,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但存在效率低下、适应性差的特点,患者承认自己“有问题”并寻求治疗,各种躯体不适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这种躯体不适的症状可以以任何可能想到的感觉异常形式出现,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识别患者的心理问题?可采用简短的三问法,初步筛查可能有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
3个问题是:
(1)是否有睡眠不好,已经明显影响到白天的精神状态或需要药物辅助?
(2)是否有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3)是否有明显的身体不适,而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病症的原因。
躯体化障碍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可与器质性疾病相伴,或表现为类似心脑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医生应重视这个庞大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进行必要的识别与有效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