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
我家男孩子在一岁半时,我还在国外,一天晚上,和他妈妈上网交流时,突然意识到,我们的孩子与别的同龄孩子不一样啊,别的孩子听到别人的声音会抬头看,我们的孩子怎么不是呢?
于是我冷静了一下,突然依稀想起“自闭症”这个名词,马上上网查了一下。天啊!吓出我一声冷汗!我家孩子这些表现是典型的自闭症啊!
我回忆了一下他的表现:
1,叫不应,无视任何人的声音。
2,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触,喜欢独自玩或者漫无目的的在家里游荡。
3,爱盯着风扇看,并试图靠近用手拨弄扇叶,不知道危险。
4,爱用手拨弄小风车或车轮,乐此不疲。
5,爱不断的开关抽屉,开门关门。
6,晚上爱盯着窗外的灯光看。
7,爱盯着霓虹灯或移动的红色文字招牌看。
8,看广场舞时,不是看人,而是去找音响并接近,不怕音响的吵声。
9,不会用手指东西。不会挥手拜拜。
我和他妈妈立刻感觉天旋地转,天塌地陷,于是我让她赶紧预约医院,因为我家宝宝是在远东妇儿科医院出生的,所以她立即预约了医生。我也马上购买机票立刻赶回国。
二,诊断和分析
医院的医生简单看了一下,听了我们的反应,说孩子还小,不到2岁,还不能诊断,不过你们可以先进行感统训练。于是我们就为宝宝订了半个月的感统训练课,主要内容是听音乐一周,还有上几节感统课。其中的封闭式感统课,不允许家长陪伴。第一节课,妈妈将宝宝送进去后,偷偷的溜走了。宝宝在里面根本不听话,一直哭。我们就和老师说,我们必须陪伴。第二次来,是我带,宝宝一到门口,就拉着我的手往外走,不进去,我好好安慰,紧紧的抱着他才肯进去的,进去后,他像八爪鱼一样抓住我,不放手,怕我偷偷的跑了。直到一节课快结束了,他估计我不会偷偷跑掉,才肯下来玩。一个疗程完了后,我感觉没有什么变化,于是自己分析了一下情况,决定还是自己带比较好,不必要这样让孩子劳顿。
我是这样分析的:
1,小孩子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抗拒,是天生的,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去强迫他去训练,去适应,没有意义。
2,他小时候(会走之前)的眼神是很机灵的,绝对没有智力缺陷。
3,家里长期只有保姆和妈妈带,保姆比较内向,很少和宝宝逗玩,只是按时用推车推进推出,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4,妈妈忙工作,也很少和宝宝逗玩,撒手给保姆,只要不生病,不吵闹,就很少过问。
5,机构或医院那些训练的方法,我们小时候根本就没有体验过,也能正常长大。
三,在家针对性的干预(高效陪伴)
结合我小时候的经验,我判断,我们家小孩的自闭倾向是因为养育方式的错误(忽视和他逗玩)而造成的。
于是,我针对性的调整了养育方法:
1,我自己时刻注意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不让他去长时间关注任何枯燥的东西。
2,在他形成对父母的熟悉和依恋之前,暂时减少外出时间,自己多陪他在家里玩。例如:抱着他用手指给他看时钟,电灯开关,并送他去摸,去开关电灯。
3,唱儿歌吸引他的注意力。
4,大声说“啊切”(装作打喷嚏),吸引他注意。
5,晚上关掉窗帘,不让他看外面。
6,外出指着高楼,大树,并不断的和他说。
7,外出时,我故意让他妈妈换一个地方坐,然后不断的提醒他,“妈妈呢,妈妈呢?”
8,尽可能多地运用“亲亲,抱抱,夸夸”和宝宝亲密接触。
四,干预效果(1-2个月)
1,一朝开窍:我们经常对他唱“小兔子乖乖”,他听熟悉了,一天,我指着图画上的兔子告诉他“小兔子乖乖,这是小兔子”,他突然跟着我用手指了指,我马上问,哪是小兔子,他还会指一指。我马上明白了,他知道了这是小兔子!于是,再教其他的东西他都很快明白了。
2,很快他会开始用手指着高楼要我们跟他说,指着大树要我们给他说。
3,指着小书要我们读。
4,问他时钟在哪里,他会指。
5,三个月后,宝宝会撒娇,会听指令跳舞,会挥手拜拜。
6,四个月后,基本正常,会看着妈妈索求。会叫妈妈,阿姨,会说不,会和爸爸视屏并叫爸爸。饿了会找阿姨说:阿姨,奶奶!会数数1到10,会跟着各种学舌音……
7,所有"自闭症"的表象,已经全部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