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倒退的这个问题,我看到有朋友留了言说:“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我一看,很开心。因为,她把我今天想说的,全都说了。
但今天确实想认真地跟大家聊一聊反向努力定律这个概念。最先接触到这个概念,是在阿伦·瓦兹的《心之道》这本书中,他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当你试图浮在水面上,你会沉下去,可是当你想要沉下去的时候,你反倒会漂起来。”
在中国的思想史上,老子他老人家就曾提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当他看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时。他说出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今天,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去阐述反向努力定律。
在催眠当中,通过引导来访者想像各种画面,以达到放松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因为平常,我们大多数人,都被生活逼着不断向前,过多的焦虑与紧张已经成为惯性。这个时候,我们会尝试让来访者努力紧张,尽可能地紧绷想要放松的区域,当用力到达一个极点时,突然让他放掉刚才所有的力量,此时他所能体会到的放松,比单纯让他努力放松的效果要好。
说到这里可以停下来,做个简单练习。
请先端坐好自己的身体,尝试放松自己的右臂,努力让自己的右臂放松,并且记住这种放松的感觉。
接着请尝试,用力握紧自己的右拳,为了让自己的力量能达到最大的程度,请分三个阶段用力。先出80%的力气紧握住自己的右拳,坚持一会儿,再用上100%的力量努力坚持一会儿,最后把吃奶力气全用上120%的力量集中在你的右拳上,到达极点之后,突然间,卸下所有的力气,并感受此刻的放松,与之前的第一次放松的感觉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你的感受性良好,你所能体会到的两种放松状态时会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的。其实这背后的原理,便是我想说的反向努力定律。当我们越想追求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心便越容易被这件事绑架,这样的状态反会影响你做这件事情的结果(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一个人的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也证实了这样的现象)。
之前的工作中,我见过不少父母,因希望孩子获得最好的教育环境,不惜放弃自己的工作和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全心全意地教育孩子,而孩子的表现却永远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因为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孩子除了学到父母所希望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外,更习得了父母身上这种因过分追求而引发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不仅绑架了父母,更绑架了孩子。
其实,反向努力定律,也是我个人的处事哲学。
对我而言,我希望自己拥有享受平凡生活的能力,我认为在这个被精英文化熏染的时代里,追求平凡,反而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当所有人都在追求卓越的时候,我希望能够在只顾前进的大潮中,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因为在我看来方向远比努力和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