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想写关于压力的管理的,感觉话题太大,还需要进一步沉淀。
那就继续分享一点点大小二宝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吧。
我们两都是心理医生,一年多前当政策全部放开的的时候。
跟大家一样,斟酌是否需要继续孕育新生命。
我是农村长大,比较传统,自然希望家里能更热闹一些。
夫人事业心比较重,有些犹豫。
大部分时间是反对的,我尊重这种反对。
剩下唯一的遗憾:也许家里多一个生命,能分担一些溢出的溺爱。
一切却来的都那么意外,二宝如期而至。
9个月的时间,足够!我们做很多心理建设。
“你喜欢弟弟还是妹妹啊?”
“弟弟可以跟你一起看奥特曼,妹妹可以跟你一起画画啊。”
“娜美是路飞的妹妹,路飞是艾斯的弟弟,他们一起在海贼船上玩。”
“以后这些你不玩的玩具呢就可以给弟弟了。你马上6岁了,要玩你这个年龄的玩具了。”
“爸爸妈妈看动画片呢,都看不太懂了,以后让妹妹陪你吧”
认为已经构建的很多,唯一就剩下等待。
细心的妻子挺着大肚子选择去上海继续进修,而且浸淫在儿童心理成长上。
为此我还被很多人数爱责过,不懂心疼。现在必须给她勇敢的决定点108个赞。
斗争来的比想象中剧烈。
可能加上三个月的分别,每次的母子见面,大宝都会退行,不是要求抱着,就是各种妈妈你爱不爱我的疑惑!
肯定和反复强调都只能暂时打消其困惑。
场景一:初次见面
大宝见到产房里的妈妈和弟弟时。
第一句话是摸着弟弟的脸说:
“弟弟,哥哥来了”。
正当我暗自庆幸时,紧接着就是“妈妈,你现在能抱我了吧?”
当看到二宝在用力吮吸时,大宝大叫:“妈妈,弟弟在吸你的血”
“不是血啦,弟弟在吃奶奶,你小的时候也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啊!”
“妈妈,那我现在也要吃”
场景二:回家的晚上
在大宝眼里是没有做月子这个概念的。
与其说是妈妈的争夺战,不如说,在强调妈妈是否一如既往的爱自己。
“妈妈,不是我的好妈妈,妈妈现在是弟弟的好妈妈了?”
“妈妈骗人,以前说好的,等弟弟出生就可以抱我了,现在又说要等到28天”
我有些惭愧,一直忙于工作的我,很少在儿子这里建立亲密。
于是,左边大宝,右边二宝的过度了一些日子。辛苦了,你!
我又开始忙碌奶粉钱……
仔细找来了保姆,请来了丈母娘,交代了父母的分工。
却无法分担大宝精力旺盛的寒假。
有经验的朋友,开始询问家里是否出现异样。
我搪塞着念到“还好吧”
场景三:融合期
小区里的小朋友,已经开始了明显的阵营意识。
年龄偏小,父亲又经常不在家的大宝偶会受到他人的欺凌。
这个时候,我们所做的心理建设得到很好的发挥空间。
我们开始灌输有了兄弟之后的很多好处。
“弟弟,快点长大,长大后,我分奥德曼给你玩,我们一起去打怪兽”
思想上,大宝开始不断的接受弟弟这个物种的存在,哥哥的角色也慢慢开始强化。二宝开始哭泣时,敏锐的哥哥会模仿父母的照顾。亲昵的亲吻,像我们习惯亲吻大宝一般。
“弟弟乖,不哭”
“妈妈,弟弟哭了,你快去哄他吧”
场景四:矛盾爆发
短暂的安宁,被孩子错误的归因打破。
我们知道,这个时期的男孩子,最应该受到的培养是关于“界限、规矩”的培养。
而这一类的教育是特别容易引发冲突的。
以前,大宝会拿着不吃饭、肚子疼或者直接生气来对抗。
这个时候,二宝往往被搬到了台面。
以下是两个鲜明的对比:
“奶奶你再不给我看电视,我就大喊大叫不让弟弟睡觉”
“好好,那只看一会!”
……
“妈妈你再不陪我,我就打弟弟了”
故作惊叹状“你打吧,反正他是你的弟弟”
沉默……然后转做其他。
这一招屡试不鲜。
直到前几天。
大宝突然,跑到妈妈面前,叫到“那他也是你的儿子耶,你以前大肚子,现在没有大肚子了,不就是弟弟从你肚子里出来了嘛?”
我想,小孩子的世界很多疑惑和情绪开始协调起来了吧。
最近很累,也很幸福。
盗用的好友的一个祝福:两兄弟!要像多啦和大雄一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