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生活不是一条平静的河流

生活不是一条平静的河流

2017-04-11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不承认自己内心产生的情绪,给自己穿上“盔甲”,都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逃过一劫。但现在我们知道,压抑情绪无论对心理还是生理都是有害的。

  失败、痛苦、疾病、死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如何让这些考验对人产生积极作用而不造成破坏呢?当孩子面对情人的疾病和死亡时,如何帮助他在童年时期战胜与此相关的各种痛苦呢?如何用心地帮助他成长为一个有能力克服困难的人呢?

  一、经受考验时,是否要让孩子穿上“盔甲”?

  据说,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都很脆弱。如果他们一直待在“温室”里,就可能很难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我还记得第一次在医院里看到透明无菌的隔离罩时的情景。一个男孩从出生起就被放在里面,一直待了好几年后才被带出来。很小一件事都会让他惊恐万分,因为他几乎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心理准备。那个无菌的隔离罩和一个正常孩子的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说道“温室”,大家的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一个生活得过于舒适的孩子的形象。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在一个幸福的、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家庭,父母和睦恩爱、关注孩子并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那么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吗?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打败他吗?

  有的人对此深信不疑,其目的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正确无误。根据他们的观点,应该让孩子了解“生活”,而他们把“生活”理解为:约束、不公、惩罚和痛苦。难道这真的就是我们希望告诉给孩子的关于生活的真实面貌吗?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的老师对我说,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她得准备好遵守规矩、服从约束,因为她今后的一生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可是,她当时才三岁!这不符合我的生活理念,最后我带着孩子离开了那所幼儿园,因为它只强调服从,却不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不过度强调服从、不打孩子、不试图去限制或者伤害孩子,如果父母这样做,孩子肯定不会变得“硬邦邦的”,也就是说,他肯定不会为自己套上一层“盔甲”。当他碰到巨大的困难时,他的第一反应应该不是自救或者逃跑。相比其他孩子而言,他哭泣的可能性更大。但这难道不是很好地证明了他的心理很健康吗?他遇事更加敏感,这是件好事!

  难道我们要一边控诉这个世界冷漠无情,一边却试图让自己的孩子去适应这个世界?

  把表露情绪理解成脆弱、不能担当或无能,这种想法已经过时了。事实证明,情况恰恰相反。或许掩饰自己的情绪对于权力游戏、控制他人和赢得胜利有帮助,但从长远来看,压抑情绪会让人变得脆弱。只要表达方式得体、尺度适当,表露情绪就不是脆弱的表现。

  让我们大脑混乱不堪的愤怒、让我们坠入痛苦深渊的悲伤、让我们麻木迟钝的恐惧,这些干扰性的情绪往往蕴含着某种特定的意义,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会和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有关系。我们需要对这些情绪的真实含义进行解密,否则,这些情绪的表露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我曾经在某次座谈会上谈及这个话题。有一位年轻女士发言说,不仅在她的公司,而且一般来说,在职场中人们都找不到人倾听自己的感受。她举了一个刚刚发生在她身上的例子:当她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她在老板面前伤心地哭了,但老板因此更加愤怒。

  我们就这样认为自己的情绪没有被接纳!那位年轻的女士还以为自己表达了情绪!但实际上,面对不公,只有表达愤怒才是正确的!而哭泣只是让自己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进行一场权力的较量,于是老板顺势回应了这次挑衅。

  我们需要更好地学习一下情绪的运用法则。表达情绪并不意味着不加选择、毫不克制地流下没有意义的泪水。这个事例让我们看到,哪位女士在老板面前的表现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她爸爸面前的表现一样,显得软弱无能!

  正确的情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而错位的、不恰当的、过度的、期待性的或者随时可变的情绪,会让我们变得不堪一击。

  在大部分人看来,哭泣总和痛苦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哭泣,那就说明他不舒服。我们希望通过神奇的手段来消除他的痛苦,即要求她不再流泪。我们认为如果他不哭了,他就不那么难受了。

  确实,听到某人痛苦的哭泣声会让我们难过。但是,我们都是成年人。难道就因为我们对眼前的问题无能为力,就去强迫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孩子对自己的痛苦闭口不谈,让他独自承受这种痛苦吗?这难道公平吗?

  一个懂得表达的孩子不会把事情藏在心底。他不舒服,这没错,但疼痛不至于拥有摧毁他的力量。有泪水的帮助,他就能挺过去。

  一个必须克制着不流泪的孩子会把痛苦藏在心底。他需要独自一人面对痛苦,把自己掩埋在痛苦中。他的一部分心理能量被用来为这种痛苦寻找意义,被用来抑制自己的情绪,被用来不让自己那么痛苦。这样一来,这部分能量就不能用来展现个性、在学校好好学习或者和朋友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他可能会在考验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且迟早会通过某种病症表现出自己的伤痛。而不幸的是,他的父母不会认为这是病症。长湿疹、尿床、拒绝进食、考试成绩差、有暴力行为或消沉都是可能出现的症状。这些情绪可能深埋多年,直到孩子成年后才找到释放的出口;这些情绪会破坏他们对事实的感知能力,会导致他们职业上的失败、不幸的婚姻、错误和冲突。所以,当他们在工作中被辞退或在生活中面临离婚时,这些情绪就会爆发出来。甚至,他们还可能面临罹患癌症或者心肌梗死的危险。

  每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都要经历各种考验,我们没有必要怂恿孩子为此穿上“盔甲”。相反,要想孩子面对考验屹立不倒,并且毫发无损地通过考验,我们就要帮助他树立自信,对身边的人产生信任感,帮助他培养释放情绪的能力。

  不承认自己内心产生的情绪,给自己穿上“盔甲”,都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逃过一劫。但现在我们知道,压抑情绪无论对心理还是生理都是有害的。情绪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工具。拥有它,我们就可以面对生命中的困难。为什么要放弃使用它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