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分离,可不可以不焦虑

分离,可不可以不焦虑

2017-04-11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每个孩子先天都带有一套本能的依恋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身边有人陪伴。这个功能被称为“寻求亲近”。

  因为有许多小朋友在春季入园,所以游戏力的微信后台最近时常收到大家查找“幼儿园”相关文章的需求,以及对如何度过入园适应期,如何缓解分离焦虑的询问。

  我们曾经将写过的与“入园”相关的文章做了一个专题,发送关键词“幼儿园”就可以查看。

  实际上,即便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也时常会有分离焦虑的问题。有的孩子总是粘着妈妈不放,因为妈妈去上班而大哭不止,因为妈妈不在身旁而不肯睡觉。有的孩子一刻也不能与父母分开,拒绝与其他人相处或玩耍。

  在《游戏力2》中,分离焦虑被列为9种常见的童年焦虑之首。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助于缓解孩子分离焦虑,安抚孩子因分离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的游戏。

  寻找解决办法之前,还是要先来看看孩子为什么黏人?

  每个孩子先天都带有一套本能的依恋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身边有人陪伴。这个功能被称为“寻求亲近”。

  寻求亲近就是婴儿哭泣的生物性目的:成人难以忍受婴儿的哭泣,希望它赶紧停下来,于是便冲过去满足婴儿的需求。普通的孩子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安全系统就会得到重置:“没事了,现在我可以平静、放松下来了。”

  但对于容易紧张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解除警报的功能太弱,警报无法停止,因此他会不停地寻求亲近。在你想要离开他的时候,他会死死抱住你的大腿,要么泪流满面,要么大发脾气,或者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让你留下。

  所以可以说,因分离(或者需要有人陪伴)而产生紧张情绪,是孩子的生存本能,以此来获得成人的关注与照顾。

  只是,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只要需求被满足了,他就会放松和平静下来,而容易紧张的孩子却很容易陷入恐慌而无法自拔。

  正常范围的分离焦虑,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在一个普通孩子感到紧张的时候,只要多给他一些关爱和耐心,就可以帮助他度过紧张时刻。

  他只需要一个温柔的提示就能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他也可能只需要一些游戏来建立安全感。

  游戏:蒙猫猫和捉迷藏

  “蒙猫猫”是婴儿期经典的依恋与分离游戏,它通过有趣而安全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妈妈不见了”和“妈妈又回来了”的概念。

  孩子长大一点后的“捉迷藏”游戏,也是以安全的方式上演“自己找不到别人了”(或者“别人找不到自己了”)和”大家又重逢了”这一生活中的重要主题。

  游戏:你好,再见

  让一些布娃娃或者小动物排队,一个一个对孩子说“再见”,说完就把它们一个个藏到你的背后,然后又很快拿到孩子面前说“你好”。

  这类游戏能够帮助孩子适应分离。

  因为分离时间太长而造成的焦虑,孩子最需要的是你能多花一些时间陪他。

  有时候,造成分离焦虑的原因并不是分离时的紧张情绪,而是分离的时间太长。比如你频繁或者长时间的出差,或者某一段时间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孩子很久见不到你,或者没有充分的时间与你在一起。

  这种情况下,你只要多花些时间陪他,让他重返感受到你的爱与亲密,他的焦虑感就会减轻。

  在你回家以后,他希望你把工作放在一边,陪着他一起玩。但是,你要有心理准备:孩子可能一看见你就会难过,或者发脾气。他可能会躲起来,不理你,或者总是跟你找茬。他知道你已经回来了,他只是在向你表达他之前对你的思念有多痛苦。你最好跟在他身后,想尽一切办法跟他和好如初、重建联结。

  睡觉前的分离焦虑,有时也未必是因为孩子害怕自己一个人,而是他想要得到更多的亲子联结。因此这时你可以说:“你晚饭吃得好香好饱,肯定不需要起来找东西吃了。现在,我要好好陪你一会儿,让你知道我有多爱你。”

  对于比较严重的分离焦虑,我们需要在保持联结的前提下,适时轻推。

  有些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比较严重,他的痛苦不再是暂时的和轻微的,而是强烈而持续的。在同龄的其他孩子越来越独立的时候,焦虑的孩子对于离开父母却显得无所适从,会表现出无助和犹豫,达不到实际年龄的平均标准。

  这时候,有些父母会十分烦躁,努力想把孩子“推出去”,找各种方法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保护孩子不受任何分离之苦,而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

  实际上,分离焦虑严重的孩子同时有两种需求:

  第一是需要情感上足够的满足与支持。换句话说,就是需要确认,他与你的联结是牢固的。

  第二,在适当的时候,他也需要得到鼓励,尝试探索和逐渐走向独立。

  从这样两个需求出发,我们可以尝试这样一些游戏:

  游戏:就不让你走

  这是非常适合同黏人的孩子一起玩的游戏。游戏中大人和孩子互换角色,大人一边缠着孩子不放,一边说:“就不让你走,就算我不吃饭、不洗澡、不上卫生间,我也不管,反正我就不让你走!”

  注意语气一定要轻松好玩,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在嘲笑他。

  一般情况下,那个平时黏着人不放的孩子,很快就会嘻嘻哈哈地扭身逃走。他走开后,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来决定是结束游戏,还是更加死皮赖脸地黏着他。

  当你用游戏的方式充分满足了孩子的联结需求之后,他就自然会在联结与独立之间找到平衡。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