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如何写好和孩子互动的剧本?

如何写好和孩子互动的剧本?

2017-04-10 来源:自闭症家庭训练工作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抓住我们孩子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如果你设计的游戏,前面的步骤太冗长无趣,孩子根本没有看完你的示范就已经不想要继续了。

  上课前先要把自己变得好玩

  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常常会明显感觉,当孩子有兴趣的时候,他们会很配合,没兴趣的时候,他就不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表现判若两人。因此,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互动起来,才会特别有效,才能够持续下去-----我们就变得尤为的重要。

  比如,我们为孩子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是:请孩子一起用积木搭一座桥,然后带玩具小马过桥回家。

  实施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是和大人完全不一样的,孩子对这个活动最感兴趣的部分却是,当小马踩上积木桥,稍微用力过猛桥就会塌,当桥一塌孩子就笑得特别开心,感到活动很有趣。我们由此就应该思考,这个活动设计的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来想象一下,原本的故事脚本如果拍成一部电影会好看吗?剧本那么闷,孩子会有兴趣吗?而实际上孩子们喜欢什么?

  孩子们喜欢的是喜剧,而且是疯狂的喜剧!小马过桥,桥塌了,小马掉下去啦!这才会让孩子们觉得超级好玩。

  通过这个举例我们应该明白,给孩子设计课程,在互动之前我们就要先想好有趣的剧本,而实际操作时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我们料想的不一样,游戏的设计也应该立刻换个方向,随时使用新的点子来贯彻执行原定的课程目标。

  想要让孩子觉得课程好玩,首先大人要把自己变得好玩。

  抓住我们孩子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如果你设计的游戏,前面的步骤太冗长无趣,孩子根本没有看完你的示范就已经不想要继续了。失去了孩子的注意力,后面无论还有多好玩的“包袱”抖出来也没有用了。

  要是以食物为强化物的课程,一开始就要先给孩子品尝我们手中的食物,孩子吃到了这个东西,明白听指令的话会再得到这个他喜欢的食物,他就会集中注意力去配合,愿意去为之努力。

  同样,游戏的乐趣也是要先让孩子尝到甜头,然后一直维持互动的兴趣才能始终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坚持目标,弹性实施

  预先为孩子设计好语言训练的课程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什么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时候应该弹性处理是一个难点。

  原则其实很简单,我们通过了解孩子的现有能力,在此基础上为孩子设置一个稍微“踮一下脚”就能够碰到的目标----无论怎么变化课程中使用的教具、玩具,变换不同的玩法,一定要坚持原先设置的课程目标。

  例如,当我们为孩子设置的课程目标是:

  教会孩子使用语言要求物品。原本设计的课程内容是让孩子做橡皮泥手工,过程中需要孩子来跟我们要求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可是在玩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孩子对装橡皮泥的盘子更感兴趣。

  此时,利用孩子的动机,可以让孩子来跟我们要这个盘子,辅助孩子表达“我要盘子”。

  虽然当时我们可能没有准备足够多的盘子,不能像原先设置的物品橡皮泥那样充足,可以让孩子多次练习去要求,但是我们可以灵活地引开孩子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中,我们再把给了孩子的盘子拿回来,不断再给孩子练习机会。

  也可以把盘子再设置到活动当中:

  比如给孩子装上橡皮泥做的“食物”给他吃,吃完再说要把盘子收回来“洗”,只要孩子对这个活动感兴趣,那么同样可以多次通过问孩子想吃什么假想“食物”来达到教孩子做要求这个目标(此处需要根据当前孩子的假想能力来确定是以老师确定的某种“食物”来继续,还在让孩子自己去假想,变化活动形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不能超过孩子本身的理解能力范围)。

  总之,我们给孩子设置的课程目标都应该落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当中。什么是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辅助能达到的,通过教学能获得的潜力就是最近发展区。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目标只能设定得比现有能力难一点,我们仍需要给予很多的辅助,孩子才能开始走出这一小步,所以我们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要灵活有弹性,顺着孩子的兴趣来寻求孩子尽量多注意力和配合度。

  虽然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目标只能设定得比现有能力难一点,我们仍需要给予很多的辅助,孩子才能开始走出这一小步,所以我们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要灵活有弹性,顺着孩子的兴趣来寻求孩子尽量多注意力和配合度。

  减少干扰,直达目标

  给同一个孩子设计两个活动,课程的目标同样是颜色配对:

  第一个活动是让孩子将不同颜色的积木放进相应颜色的盒子里。这个活动简单明了,目标明确,老师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里,活泼地与孩子互动,调动起孩子配合的积极性。可以看到通过教学,孩子反复熟悉流程之后,达到学会颜色配对的目标,可以完成得很好。

  而另一个是复杂情节的桌面活动,利用不同颜色的小动物,假想相应颜色的积木是他们的家,要通过颜色配对送他们回家。

  这对孩子的认知理解和游戏能力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同时孩子当前的假想能力也只是在发展阶段,游戏过程中要固定就坐并且还有要求大量等待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活动当中孩子的表现和之前的活动中就全不一样,有情绪并且不配合。

  第二个课程设计的失败就在于,对颜色配对这个课程目标来说,增加了太多的干扰因素。

  我们应该降低学习一个具体目标的认知门槛,所有的目标是不能全部放到一个活动里面同时做的。颜色配对是个简单明确的目标,一开始应该是利用快速的不断配对,在孩子习得这一颜色配对流程之后,再考虑增加轮流等待的环节、增加游戏性规则、增加假想情节等等。

  足够的重复性也是一个好的课程很重要的因素,设计一个活动必须要能够给孩子多次重复学习的机会,通过不断地坚持,孩子的专注力也会越来越好,通过所有的这些活动中慢慢去拉长回合而获得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