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ABC原则

ABC原则

2017-04-10 来源:自闭症家庭训练工作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不被强化的行为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移除所有积极的结果或奖励会削弱一种行为(即减少发生频率),这个过程称为消退。

  如何帮助自闭症孩子更好地参与沟通?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自闭症孩子对取悦他人,与他人分享经历和模仿他人的兴趣很低,他们错过许多日常生活以及游戏中的ABC学习机会,这些机会的错失阻碍了儿童语言的发展、示意动作的发展、自理技巧和社交游戏能力,而这些是自闭症的征兆。

  步骤1:关注孩子的行为,学习ABC原则中的B即指行为

  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思考以下问题能更好地帮助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目标。

  问题1孩子不会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并且我们想教会他们的是对于自闭症孩子自身来说很困难的行为——如对待他人的方式、与人沟通、操作物品和参与日常活动及社交游戏等。这里涉及一个概念,我们孩子知道如何做一件事和做这件事完全是两回事,他们需要学会的是在没有他人提示的情况下一直独立使用的各种技巧(包括讲话、示意动作、分享、与他人玩耍、问候他人、情感交流等)。

  问题2孩子一般做的事情无非是为了:a、得到他们想要的或令他们愉快的东西;b、避免他们不想要的、令他们不愉快的东西。也许这个道理看起来简单的有些不真实,但是这是行为的主要原因、目标或功能。孩子做出特定的行为,因为这样的行为在过去帮他得到来某件有益处的东西,或帮他逃避了他不喜欢的经历,或避免了阻止他达到目标的事情。

  步骤2:怎么强化,学习ABC原则中的C即指结果

  一般孩子行为之后发生的事情都会巩固孩子之前的行为,无论孩子的行为是我们喜欢的(友好的玩耍、运用语言),还是我们不喜欢的(大喊大叫、尖叫、逃跑、扔东西、敲打等),这些行为都靠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来保持。当孩子得到令他愉快的东西、避免来让他不愉快的东西,这两者都能强化孩子用来达成目标的行为。当你在观察孩子行为的结果时,这是要遵循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则。

  每次你给孩子想要的玩具、食物或活动时,都是在奖励他之前的行为。试着确保孩子做出你想要的行为后,会得到积极的结果,同时也要确保孩子不会因为不良行为而得到积极的结果。在与孩子互动时记住这一点,能更有效的帮助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

  不被强化的行为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移除所有积极的结果或奖励会削弱一种行为(即减少发生频率),这个过程称为消退。当所有可能的好处都没有了,一种行为也就慢慢消退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通过结果逐渐改变行为的方法是:一种行为引起的结果(通常是消极的结果)降低了这种行为的频率,我们称为惩罚。任何孩子不想要的结果都可以被称作惩罚。

  步骤3:弄清楚是什么诱发了孩子的行为?行为发生之前的状况,即ABC原则中的A,我们称为前因。

  任何行为都是对刺激的反应,这种刺激也叫前提事件。虽然我们常常很注意一种行为带来的结果,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前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会一种行为,我们要想一想什么刺激(前提)能提示孩子新的行为。还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希望孩子学会的很多行为都是独立技能,即在没有任何指引或提示帮助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技能。

  步骤4:把ABC原则结合在一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反应和与人交往的方式,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前提和结果,就能找到孩子的目标和功能。孩子的行为会告诉你他之前获得的结果,什么样的提示或前提会导致他现在的行为。无论是不良行为还是你想孩子做出的正确的行为,它们都是具有功能性的,这些行为是孩子尽最大努力来实现目标的表现。

  步骤5:利用ABC原则来增加孩子的学习机会,教孩子新技巧的行为。

  你和孩子的每次互动都是一个潜在的学习机会,无论孩子能轻易使用哪种沟通方式,那都是孩子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当孩子用不良行为来沟通时,如哭闹、尖叫、发脾气,你就做以下这些事:无视孩子的那些行为(消退);通过示范或引导,提示孩子做出适当的行为来达成目标;孩子做出适当行为后,让他达成目标(奖励)。

  如果孩子没有沟通的能力,或做出不良行为,如哭闹,那怎么办?先忽略这个不良行为再提示帮助他完成这个适当行为动作。如果孩子可以说出一个字,就示范说这个字,如果孩子会伸手,那就把物品放在他可触及的范围内。如果孩子会用手指,那就示范用手指的动作,如有需要,则手把手指导孩子做出恰当的回应。孩子完成动作之后,满足他的愿望。

  经过以上步骤,孩子得到了一个个学习机会,是一个完整的ABC序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