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早教理论都宣称自己有科学依据。
近年来关于早教理论权威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都以脑科学研究结果作为支撑。
问题是,虽然这些支撑早教的科研结果确实是真正的研究结果,但它们却遭到了过度解读乃至误读。
迷信一:三岁定终身并非如我们所想象
很多人都曾经看过神经元突触的发育图片。
刚刚出生的婴儿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量是非常稀疏的,但到了两岁时,神经元突触就达到了一生的高峰。
很多早教机构都会以如下这张图片作为宣传照——
他们会告诉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说话、视力、听力区域的神经元突触的密度,在1岁前就达到了最高峰,掌管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高级思维区域的神经元突触密度在2到3岁时达到最高。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展示过0岁到10岁的儿童神经元突触密度量的完整图片。因为,3岁以后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量就开始逐渐减少,到10岁时又显示出一个非常稀疏的状态。
脑科学研究者发现,这仅仅是大脑结构的发展,并非功能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高和功能高没有直接的相关。
最简单的例子是,孩子在0到15个月期间,语言、听力神经元突触密度最高期,词汇量也只能达到5到15个词;但5岁以后,这一区域的神经元突触的密度非常稀疏时,每周学到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年的词汇量。这意味着结构和能力没有直接的相关。
孩子2到3岁时,抽象思维的神经元突触达到高峰,但那时的儿童并没有抽象思维能力。
那么,为什么在0到3岁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这就像造房子时要拉很多的线,最初总是看到很多线集中在一起,非常乱,但当这些线明确了各自的功能和位置后,露在外面的线就越来越疏散、整齐了。因此一开始的高密度和以后的逐渐稀疏,是大脑功能发育的过程。而功能发育则是这些神经元突触渐渐发育,大脑筛选后才会渐渐发展的。
现在临床上已经证明,很多学习障碍的孩子和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的神经元突触非常密集,但这是大脑筛选无力造成的。
至于起跑线这样的说法,更是不正确。
所谓起跑线,是要把人生假设成某种比赛,如果把儿童的发展想象成百米冲刺,那么一定是要起跑线很重要,但如果是马拉松的话,就不一样了。想象自己的生命过程,自己是百米冲刺还是马拉松的渐进式的发展?
0到3岁真正的任务是什么?
并非0到3岁不重要。只是这段时间发展的任务和需要,和我们想象的不同。
美国的科学家们一度非常关注WordGap,他们认为正是儿童3岁时词汇量的差距,导致了孩子成年后的差距。
因为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调查发现,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孩子和底层家庭的孩子,在3岁时词汇量相差一半——中上层家庭的孩子3岁时的词汇量是1100个左右,下层家庭的孩子3岁时词汇量是500个左右。因此,科学家们提出,要弥补这一WordGap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
因此,那一时期,美国的早期教育理论是鼓励家长多对孩子说话。因为科学家在参与调查的孩子身上戴上了一个监测器,发现中上层家庭的家长在孩子0到3岁时对他多说了3000多万个词。科学家认为,这才是起跑线。
但是,科研上进一步研究,又发现孩子词汇量的差别和家长对孩子说的词汇量无关。于是,科学家在中上层的家长中调查——为何同样的阶层,有的孩子说话晚,有的孩子说话早?而这些家长都很重视早教,都对孩子说了很多话。
调查又发现,差别在于如何回应孩子的话,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孩子词汇量的差别——低回应家长孩子的词汇量,只有高回应家长孩子词汇量的一半。
但,这样说也会引起误解,因为家长们都很紧张,是不是孩子不管发什么音,我们都要回应呢?
科学家又发现,如果家长过于焦虑,时刻回应,反而会破坏了孩子的发展。
因为当孩子发第一个词的时候,家长很激动,过一段时间,不再有激动了,孩子又会推动自己发出新的音节,吸引家长的注意。这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最自然的互动,造成了孩子健康的发展。
笼统一点说,0到3岁,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词汇量,最需要的是和照顾他的人有持续性的回应和互动。
哈佛大学心理研究中心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无表情实验”。
实验开始时,妈妈和孩子之间有自然的互动,等妈妈转过身再回头时,面部就毫无表情了。从孩子的反应可以看出,孩子很快就陷入了焦虑。如果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想而知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这意味着孩子需要正常的互动,不在于量,而在于质量。
迷信二:高质量的早教以提高智商和技能来达到效益
很多早教商品都号称可以提高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和智商等。这在科研上也是有依据的,但这一科学上的依据,现在也被证明是有缺陷的。
美国早教起源于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两个实验。
当时,科学家长期跟踪有早教和没有早教的孩子,以研究早教的效益如何。结果发现,参加早教的儿童进入前10%成绩的比例、高中和大学毕业的比例、成年后有稳定收入和资产的比例,都大于没有参加早教的儿童。
这个实验非常重要,但这个实验有一个当时还无法避免的漏洞。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做这个实验时,不论是脑科学还是儿童心理学或者教育学领域的学者都有一个误解——人的成功取决于人的智商。因此当时认为,早教是使人的智商能够进步。
但是,后来对这一调查进行重新数据分析,发现进入早教前儿童的智商都差不多,进入早教后,有早教的儿童智商提高了很多,进入小学后,也有很大的领先优势,但是到了10岁时,早教儿童没有优势了——其实并非是早教的落后了,只是对比组跟上了。因此早教的所谓优势是短暂的。
影响孩子成年后成就的最主要因素,是行为情绪自控和学习动机。远远超过认知因素。
那么如果智商上没有优势的话,为什么参加早教的儿童在几十年后会有优势呢?这一谜底直到去年才揭晓。
2014年有几位经济学家将最早的这一实验数据重新进行分析,从这一系列数据中寻找其他的变量,包括认知能力、行为情绪自控、学习动机、其他社会家庭因素。成年后婚姻、成年后的犯罪率等。
结果发现影响孩子成年后成就的最主要因素是——行为情绪自控、学习动机,这两者的影响非常大,远远超过认知能力的影响。因此早教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对行为情绪自控和学习动机的影响,而不是认知的影响。
罗杰斯中心的创始人FredRogers,也非常强调这一点,即“‘内在的成长’,包括孩子要学会耐心等待、学会继续努力尝试、学会去讨论和正向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早年最重要掌握的不是某一个知识或技能,而是将来学习所要要求的耐心和坚持,并有能力去预料和接纳必有的差错和挫折,与其带来的失望。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我们的教育有长远的意义。”
至于那些焦虑的家长们,孩子的学习准备度有最根本的六点要素:
自身的价值感:不需要和别人比,不是比别人好才有价值,这和一个竞争的社会比正是相反,但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
对人的信任感:信任感来自于孩子周边人对他的反应。
好奇心:正是因为孩子的好奇,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才会有学习的热情。
仔细听看的能力:有了好奇心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孩子早年越忙,就越会失去仔细听看的能力。
有游戏和想象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孩子独处的能力:并非所有的时间都要有人逗他玩,孩子敢于有自己的空间,敢于和自己的思维在一起,这对孩子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我们在美国一个贫困地区学校的天才班调查那些优秀的孩子,他们对于好老师的定义是“好的老师不是给你糖吃,忙着和你交朋友,而是提问,并且给你时间思考,而我们得到的奖励是真正做这件事情的过程。
复方血栓通胶囊: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症见胸闷痛、心悸、心慌、气短乏力、心烦口干者。 胞磷胆碱钠胶囊:用于治疗颅脑损伤或脑血管意外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健客价: ¥668清热润肺,祛痰止咳。用于咳嗽气喘,吐痰黄稠或咳痰不爽,咽干喉痛。
健客价: ¥21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风,伤寒发热,临夜发烧,小便带血,麻疹隐现不出而引起身热咳嗽;赤痢、水泻、食积、腹痛。
健客价: ¥22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风,伤寒发热,临夜发烧,小便带血,麻疹隐现不出引起的身热咳嗽;赤痢、水泻、食积、腹痛。
健客价: ¥32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风,伤寒发热,临夜发烧,小便带血,麻疹隐现不出引起的身热咳嗽;赤痢、水泻、食积、腹痛。
健客价: ¥42帮助乳牙成长过程牙龈所需营养、强健牙龈、坚固牙齿。
健客价: ¥15.8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 小儿感冒颗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丁桂儿脐贴: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兵兵退热贴:小儿感冒引起的发烧、头痛、鼻塞、烦躁、哭闹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辅助治疗及应急
健客价: ¥135止痕止痒,对痕痒、昆虫咬伤、皮炎、丘疹、湿疹、汗疹有一定功效。
健客价: ¥59.8清肺,解表,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健客价: ¥24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
健客价: ¥188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鼻塞、喷嚏、咽痛、全身乏力、酸痛。
健客价: ¥21.5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风,伤寒发热,临夜发烧,小便带血,麻疹隐现不出引起的身热咳嗽;赤痢,水泻,食积,腹痛。
健客价: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