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理解孩子的语言

理解孩子的语言

2017-04-08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积极的建议各式各样,消极的建议也层出不穷,父母们被各种建议包围了、吞没了。尽管建议的数量众多,其中所含的有效信息却相当有限。

  成熟的心智,是一种懂得爱他人、理解他人,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调整情绪积极应对各种境遇的能力。例如,在与他人发生冲突、遭遇失败、与亲人分离、亲人离世或者接受考验时,当然,也包括面对成功、重逢以及各种程度的胜利时,能够应对自如。简而言之,这是一种不仍由自己被坏情绪所控制、能够感知幸福的能力,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生活、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这种能力呢?

  那么,是什么制约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无法幸福呢?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不堪一击呢?是我们记忆中儿时的痛苦(往往是无意识的)以及由此衍生的恐惧,如害怕被批评、被伤害、被侮辱或者被忽视;害怕失败--因为失败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质疑;害怕被拒绝--因为找到拒绝意味着在别人心中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还有,对他人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

  正是恐惧、痛苦和被抑制的愤怒,而不是身体上的缺陷,导致一个人无法呈现真实的自我,无法与他人维持正常的关系--因为恐惧或痛苦控制了他。这与大脑技能是否健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们不伤害孩子,而让孩子满怀信心,就可以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当今社会与往日不再一样,往日的教育信条已无法适应现在的形势。

  无论在当今社会,还是在将来,只有自信、自立、能自如地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才能走向成功。与他人沟通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在重要性上丝毫不亚于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若要在个人生活和职场中获得成功,拥有成熟的心智非常关键和重要。因此,仅仅提高孩子的智商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注重他们的情商。别忘了,许多智力问题和学习问题都是由情绪压抑造成的。

  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孩子整日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或和游戏机形影不离。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抵挡电视的诱惑,抵挡游戏机、录像、电脑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呢?如何帮助他们免受电子游戏、光盘、广告、电影和热播电视节目(甚至某些动画片中出现的暴力画面)的误导呢?

  当孩子沉溺于暴力、酒精或毒品时,任何父母都无法泰然处之。当暴力出现在学校,当酗酒或吸毒的情况出现在越来越小的孩子身上时,如何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控力去抵制这些诱惑呢?

  任何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离经叛道的人,也不希望他们毫无主见、盲目从众。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信、安全感和自控力,在面对诱惑时不为所动呢?

  行为粗暴、依赖他人、迷恋电视、嗜毒成瘾或滥用药物,这些其实都是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表现。这些行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这些人的童年时期,反映了他们的某种缺失、受到某种伤害以及在人际交往中遭遇的失败。

  胆怯、自卑或自卑的对立面--自大--都有其根源:或许是因为感情受到了伤害,或许是因为愿望没有实现,或许是因为行为被误解......这些痛苦的经历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并不少见。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情绪是独立个体的关键部分,是对自我存在的表达。懂得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情绪,便是懂得倾听并尊重一个人。在孩子复杂多变的情绪面前,父母总是一筹莫展。他们竭尽全力让孩子安静下来,不让他叫喊、流泪,不让他有躁动不安的表现。然而,情绪有特定的内涵,它表达了某种愿望,能起到治愈的作用。宣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从痛苦经历导致的负面影响中脱离出来。相反,压抑情绪是有害的,会让我们启动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让我们反复体验苦痛并让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病症。

  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要学会积极地对情绪进行辨识、归类、理解、疏导和利用--这一点刻不容缓,否则我们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

  现在大家都知道,人的情商形成与6岁之前。那么,究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父母们(应该说“有责任心的”父母们)会提出很多问题。

  女性一旦怀孕,各种各样的建议便会蜂拥而至,如怎么给孩子喂奶,怎么哄孩子睡觉以及如何“让孩子适应环境”等。对于这些问题,大家都各执己见。等孩子再大一些,父母又会听到关于如何树立权威、是否要打屁股或惩罚孩子等方面的建议--“尤其不能让孩子和你们睡在一张床上”“得和他们划清界限”“孩子得多睡觉”“男孩子可不能玩毛绒娃娃”“孩子摔倒时别去安慰他,否则长大后她会变成眼泪汪汪的可怜虫”“得这么做,不能那么做”......而这些,仅仅只是“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张冗长的清单的开头。所有父母都会被铺天盖地的、非常具有指向性的建议和一些所谓的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沉重问题所淹没。

  积极的建议各式各样,消极的建议也层出不穷,父母们被各种建议包围了、吞没了。尽管建议的数量众多,其中所含的有效信息却相当有限。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各执己见并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那就没有客观的信息。过去的很多教育观点如今都遭到了猛烈的甚至是过激的批判,尤其是当某些观点并非建立在理性思考和谨慎研究的基础之上时,这类批判就更加不留情面。

  父母们为了从众多不同的理念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理念而忧虑重重,很快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有些人的观点往往暗含着某种威胁或指责的意味,如“正是因为你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吸毒”;有些人的观点会让你产生负罪感,如“这要看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或者“那是因为父母离婚了”等。

  所以,我不会向父母们推荐任何提供建议的书。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比任何“专家”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管这位专家是名声在外的儿科医生还是精神分析师。而我们无法建立一段和谐的关系,无法得到一种真正的理解,往往是因某些障碍和误解而导致的。如果说某位“专家”能帮助你们,那他就要为你们扫除这些障碍和误解。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