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纯爱电影《怦然心动》里有一段我很喜欢的情节,女孩的父母吵架之后,对她说:我们一定会解决好,这绝对不是你的错。当晚,他们轮流去女孩的房间,告诉她,父母永远相爱,也永远爱你,让孩子无比安心。这样的对话实在太治愈系了,女孩觉得,爸爸妈妈都很不容易,但生在这样的家庭,我很幸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吵架的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一项纵向的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口头和肢体间相互进攻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识别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这篇发表在《发育与心理病理学》期刊上的研究也提出:儿童早期的家庭混乱和长期贫困会对孩童情感调节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父母亲间激烈的冲突对孩子长期的情绪调节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家庭的不稳定,孩子也很难有一个稳定的情绪。长此以往,对于孩子学习和与人交往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父母间的争吵很容易牵连到孩子,例如‘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我早就跟你离婚了’,‘一直都是我照顾孩子,你都做了点什么?’‘别以为你做的多,孩子那么多事情还不是样样都要麻烦我?!’
这些言语被孩子听到,很容易化成内疚和自责。他们幼小的心灵会认为自己是增添了父母负担的人,并且是自己造成了父母之间的争执。
第三,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父母吵架的意义是不同的:
◎0~1岁:孩子观察力最强。此时孩子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人我概念并不清楚,不适合在他们面前大小声。虽然孩子还听不懂,但是大人的表情会让孩子害怕。
◎1~3岁:孩子开始发展负面情绪,意见多、模仿力强。如果孩子看到爸妈总是用大吼大叫来争吵,他们学到的就是大吼大叫。
◎3~6岁:孩子开始有性别意识。父母间彼此对待的方式,是他们学习和异性相处的基础,也开始影响他们未来的婚姻。
◎6~12岁:孩子最敏感、得失心最重,也最容易觉得父母吵架,家是不是就要毁了?如果你还想要跟另一半过下去,就要了解“父母相爱”对此时的孩子是多么重要;若已无法沟通,就多给孩子一点社会性的支持:摸头、拥抱,让他们感受到爱。
这时期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大人,觉得他们都懂、都了解了。
◎12~18岁:孩子开始进入矛盾的寻找自我阶段,是个小大人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虽然可以开始聆听父母在婚姻冲突中的烦恼,父母还是不要期待他们帮忙解决,这会让他们成为心理上离不开家的辛苦孩子。
吵架之后怎么办?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发生争吵,那么需要认真地跟孩子讲,爸爸妈妈是因为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而有些争执,绝对不是孩子的问题。我告诉他,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有时候人生气了,就会管不住自己的语气,会变得比较激动,所以爸爸妈妈也在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宝宝一起学习。
虽然孩子可能还小,听不懂这些话语,但是从父母认真的态度中一定可以感受到信任和尊重,让孩子理解到一家人可以一直相亲相爱下去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