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要照顾孩子身体的健康,开发孩子的智力,很多父母把这称之为对孩子的教育。然而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用健康的爱培养一个高情商的独立人,这种培养的能力与我们的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有关。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通常原生家庭的文化、互动模式深刻地影响我们成年以后的人际关系的模式。
例如,有些人童年受到父亲的伤害,往往在职场无法处理和上级的关系,动辄感觉被上级不公平对待,被上级伤害,很容易在情绪上与上级形成强烈的对峙。回到家之后,这样的男性容易对孩子摆出严厉权威的姿态,这样的女性总害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负而不敢让孩子外出交往。有些人童年没有得到父母的陪伴,长大后不愿陪自己的孩子玩,也不知道要陪孩子玩,并且认为这就是正常的亲子关系,或者为了补偿自己童年未获得的亲情感觉,整日与孩子黏在一起,不肯放手。
现代心理学的依附理论认为:一切的爱情关系不过是亲子关系。在原生家庭中,残留的一些对自己产生很大影响的,与父母的心理互动模式若不经处理,一定会带到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中,影响自己的新生家庭,影响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陈先生的父亲是一位严父,他从小被打到大。父亲的责打带给他很深的屈辱感,令他缺乏自信。他讲述了故去的父亲和他的关系,特别是讲到他25岁那年从部队回家,和母亲谈及自己应该娶媳妇了,但一无所有,对母亲说:“帮我攒钱娶媳妇吧!”结果招来父亲凶狠的一记耳光,伴随一句痛骂:“没出息!”
当过兵的堂堂男子汉受到如此羞辱,却是来之于他亲生父亲,这令他很绝望。现在,陈先生的父亲已过世多年,过世前,他曾把父亲接到家中一起同住一段。看起来父子已经和睦,那段往事谁都不再提了。但有一件事让陈先生十分痛苦,就是他在日后教育儿子中,控制不住地要用暴力。有一次因为儿子作业做不出来,一掌把8岁的儿子从床上打到地上。他说:“小时候,我父亲打我;我当父亲了,就打我儿子!”明明知道不对,明明每次打了孩子都很愧疚、痛苦,但就是无法控制。
如何可以伤痛不相传?
我们很多时候都认为亲子教育就是教育孩子怎么听话,怎么成才,但一个需要格外重视的关键点是:只有亲子关系和谐,孩子才肯努力去超越自己,去改变和成长。而新生家庭亲子关系和谐的根本出路在于,我们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是否和谐,从原生家庭中受的伤是否痊愈,也就是说我们和上一代的亲子关系是否和谐,第一个亲子关系,影响婚姻关系,影响下一个亲子关系。如何做,才能为自己的下一代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充满爱的原生家庭,这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从哪里造成的伤痛就从哪里修复,把伤痛从原生家庭带到新生家庭,从孩子身上索取,必然给亲子关系带来伤害,自己的内心也不会成长。当我们肩负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原生家庭的重任时,作为成人的我们,准备好改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