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爸妈们,请戒掉爱中伤害

爸妈们,请戒掉爱中伤害

2017-04-07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爱和安全感,让孩子愿意跟着父母的引导前进,长辈的期望不再是压力,而是祝福和支持。爱和安全感是一个孩子成就自我、感恩父母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养料!

  没有良好的信任关系,父母给予孩子的帮助是有限的。孩子只会对充满安全的关系产生信任,并且愿意接受帮助和引导。

  爱和安全感,让孩子愿意跟着父母的引导前进,长辈的期望不再是压力,而是祝福和支持。爱和安全感是一个孩子成就自我、感恩父母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养料!

  如果一个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异常,一定和爱与安全感的流失有关。

  如果父母的方法和方向是错的,爱得越深伤痛就越深;爱有多深伤痛就会有多深!这样的爱,不仅让孩子受伤害,也让父母受委屈。因此,看清在爱中无意识混入的伤害,才有机会让父母和孩子同时有机会获得幸福!

  除了妈妈以外,5岁的小女孩不和任何外人说话,包括长期来往的邻居。

  见了面,妈妈立刻对孩子说:“叫阿姨好!要不阿姨不喜欢!”

  孩子没有反应,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我。

  我说:“没有关系,第一次见面,有点陌生。还没有想好是不是要和阿姨做朋友,是吗?”

  孩子眼光回烁,没有应答。

  我说:“阿姨是大人,那阿姨要考虑照顾和帮助小宝贝,所以,我先来介绍自己!”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孩子坐在座位上,用小拳头打自己的腿。过了一会,我给她拿玩具,妈妈再次让她说“谢谢阿姨”。

  孩子不说话,桌子下面又听到了“咚咚咚”踢桌腿的声音。

  我抚摸孩子的胳膊说:“孩子,没关系,不用说‘谢谢’,阿姨一样喜欢你。不管你是怎样的孩子,在阿姨眼里都是一个好孩子。阿姨不会因为你愿意和阿姨打招呼或者谢谢阿姨才喜欢你,你什么都不用做,阿姨就是喜欢你……”

  孩子的眼光不再躲闪,开始直视我的眼睛。

  两次谈话之后,孩子的脸上出现微笑,再见时会打招呼、说再见。

  分析:

  实际上,大部分父母的爱中,都把不计回报的爱和自我的需要混淆了,分不出什么是自己的期望,什么是满足孩子需要的爱。

  于是更多时候,父母是在透过爱孩子来满足自我。

  当父母用有条件的爱去控制孩子,就是要求孩子内在的隐形人放弃自己的家园,来到父母的领域。

  父母以为这就是爱,实际上是在用爱编织的牢笼禁锢着孩子,让他没有自己的王国!

  一个从小没有自己的王国的孩子,长大后会习惯性地成为他人王国的奴隶。

  当一个孩子在无助的感觉中,太久没有得到关注和给予应对的机会,孩子就会习惯性地在无助中停留,而没有能力采取任何保护自己的行动!到那时,如果父母对孩子产生不满,是否有必要检讨一下自己以往的方式是否妥当。

  因此,也许父母常说的“这个就是你要的!”,应该替换成“这个是我的期望!”

  很多父母和事例中的妈妈一样,认为“孩子一定要学会和人打招呼,这个是他需要的!”实际上,尽管“学会打招呼”是孩子要学习的一个基本礼仪,可对于当时场景中的孩子来说,她更加需要的是什么呢?真的是要“学会打招呼”吗?

  “学会打招呼”是此刻母亲的一种期望,而不是孩子当下的需要!

  孩子此刻的感受是:“我担心我做错了就会不被喜欢!我宁可不做,也不要错了以后,承受那种不被接受和喜欢的感受!”孩子此刻的需要是:“我希望被真正地呵护,无论发生了什么,妈妈都不会离开我、放弃我!”

  当父母能够给到这种感觉,孩子就能舒展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父母把期望给到孩子时。一定要分开孩子的需要和父母的期望,然后再平衡两者。这样,期望可以变成帮助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压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