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亲子方式所提倡的,就是父母们与所有的教育者们,要充满渴望地与孩子建立联结,随时准备着为孩子献出永不枯竭的爱意、鼓励与激情。放松下来吧--心理需要放松,身体也需要放松,我们大多数大人蹲下来与孩子游戏时,表情还是有点紧张,身子还是有点僵硬。既然快乐和笑声是进入孩子世界的入场券,那么我们就需要学习怎么能让自己开心一点。当我们与孩子的联结断裂时(这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着的事实,游戏是帮我们重建深层联结的最好桥梁。我们必须准备好,别无选择。
重返童年--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
在游戏的王国里,孩子悠然自在,但许多成人却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我们都曾经在那个国度快活地生活过,但现在似乎已经忘光了。我们也许会不无羡慕地看着这个世界,希望自己还能像从前那样无忧无虑地玩耍。也或许,当孩子们终于都跑到隔壁房间或室外去玩了时,我们会庆幸自己又可以好好做个成人了。我一个朋友曾经半开玩笑地跟他的几个孩子这么说:“除非有人流血了,否则就别叫我。”
孩子当然可以,并且也应该自己玩或者和朋友玩上一段时间。放手让孩子自己玩耍,可以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且也能让父母得到必要的休息,完成自己的工作,把饭煮好。孩子与他人一起自由地玩耍,能让他们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用担心成人的干涉。孩子需要这种没有大人的时间,他们确实能从中受益。从这个角度说,让成人搬家到孩子的世界毫无必要。
但是,孩子仍然需要大人在有些时候一起游戏,这才能实现游戏的全部意义。刚开始和孩子玩,对大人来说可能并不容易,但只要下定决心,多加练习,你就能行。它会让你觉得很有意思。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大人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这一点我们已经知道得太多,但另一方面,大人们也拥有帮助孩子的力量。这不仅是指让他们走出岐途,远离危险,还指的是能够主动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心理康复,与他人维持良好关系。既然孩子总是以游戏来维持关系,疗伤和建立自信,那么对大人来说,当然就应该义无反顾地陪孩子游戏,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向孩子伸出援手
游戏是孩子主要的沟通方式。禁止孩子游戏,就好像禁止大人说话和思考。想在每分钟都控制孩子如何玩游戏,就好比要控制大人所说的每一句话。若是根本不陪伴孩子游戏,也就好像同一个大人整天在一起,但整天都不说一句话。
大人在游戏中的角色作用很小,比如说确保游戏安全,在孩子需要时能够保证到场。孩子在快乐地玩耍,知道爸妈在另一房间里,可以随叫随到,这是父母在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功能。
孩子们可能只是需要有人来欣赏他们的魔术或者笑话,有人帮他们把澡盆放满水,有人把他们带到朋友家。这些时候,我们与其说是父母,还不如说是佣人。任何人都可以做这些事,为什么个非得是我呢?看似如此,其实你跟他在一起就是不一样--在这种时刻,孩子身边需要的还是他最亲的人,虽然他们要求的并不多。
游戏能够在大人与孩子之间,不知不觉就传递出一些深层的意义,没别人会觉察得到。亲子之间一直都是以游戏来进行情感的交流,那自然、随意的方式,就像我们不假思索就可以呼吸、走路一样。孩子与成人都会运用游戏建立联结,培养自信,和完成心理康复。但是,如果想赋予游戏一些功能,大人可能就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和领悟。以下列举的这些情况,孩子更需要大人的主动参与:
·当孩子很难与同龄伙伴或其他成人建立联结时;
·当孩子不能自发地、自如地玩耍;
·当孩子的生活出现一些变动,如:上幼儿园、弟妹出生、有亲人离婚或死亡等;
·当孩子处于危险时。
1、当孩子很难与同龄伙伴或其他成人建立联结
郁郁寡欢地独自坐着,是孩子有交流障碍的另一征兆。这些孩子需要大人付出更多努力,为他们专门设计游戏,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孤寂感”的困境,与他人发生交流。游戏对这些孩子而言是需要训练的,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怎么和同伴产生互动。在游戏中所获得的的爱心、情感和关注,将帮助他们培养出于伙伴游戏的自信心和玩游戏的能力。有时,他们需要的也许再简单不过:当他们自己努力爬出那个无聊而乏味的洞穴、寻找有趣的事物时,他们需要的只是爸爸或者妈妈可以在一旁予以关注。但现实情况是,孩子因为尝试而受罚,或者压根就是无人理睬,本来他们已经够孤独、够寂寞了。让他们独自坐在屋子里,绝对不是培养交往能力的上策。
2、当孩子不能自发地、自如地玩耍
有些孩子不用教就知道如何游戏,另一些则需要专门指导一些游戏规则、技巧和运动精神。这些指导,当然也是成人的另一个角色功能。我常惊讶地发现,有些孩子想游戏,但不知道应有的规则,没机会练习应有的技巧,也无法接受输掉游戏的事实,这些都让孩子很难自发自在地游戏。当一个孩子总在棒球场外落单时,可能只是因为他玩得不如其他孩子好,他需要的只是大人少许的介入,陪他多多练习即可。而如果一个孩子对每一项判决都要争论不休,搞得玩伴们恼怒不已,那么他所需要的可能是一些特别的游戏时间,来重点培养良好的运动精神。
3、当孩子的生活出现一些变动时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朋友琳达可以现身说法,她所遇到的情况恰好说明为什么在家庭生活出现变动时,父母更需要多多参与孩子的游戏。她当时刚生下来第三个孩子,两个大孩子觉得新生儿抢走了母亲的所有时间,因此紧紧缠住妈妈不妨,希望以此获得她的关注。
琳达发明了一个叫做“充电”的游戏。她把每个孩子轮流抱在膝头,告诉他们妈妈要用“爱”给他们充电,然后从他们的脚趾亲到头顶。之后她又加紧一个元素,叫做“爱之蛋”。她假装把一个蛋在他们的头顶上敲破,用手指把蛋液抹进头发和皮肤,直到全身都布满为止。两个大孩子喜欢极了这个游戏,每天都要求玩。短短五分钟的游戏,便使他们能自己玩耍,而让妈妈可以照顾婴儿。即使他们两个自己做游戏时,彼此也更多地相互关爱,而不再像从前那样动不动就争吵了。
4、当孩子处于危险时
当孩子们遇到危险,尤其是相互造成的威胁时,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成人的参与多么重要。有时候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并不是安全的。
有位曾在幼年遭遇侵害的来访者,长大之后回忆说,他意识到侵害他的那两个男孩当时是想把他俩的痛苦转嫁到他头上。他们的痛苦可能是因为有人对他们很粗暴,或者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却被忽视了。他们一定有着成堆的痛苦感受没处发泄,所以只能找一个年纪更小的孩子,当做发泄的对象。
问题是,年幼的他根本无法帮助他们宣泄愤怒的情绪和攻击的欲望,他毕竟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显然,大男孩的父母也不愿见到自己的孩子有暴力冲动,所以干脆就让他俩走开,在眼前小时。事实上,两个大男孩不仅“消失”了,还迷失在他们痛苦的感受里,直到他们找到了五岁的他。而相关的成人没有能力,可能也不愿意,去介入这场施虐游戏。
施虐的大男孩需要一些游戏来中止并改变他们的攻击行为和冲动。年幼而无助的五岁男孩也需要游戏,不过作为受害者,他需要的和那两个男孩不同。面对暴力,他表现出胆怯、懦弱的一面,他需要变得更自信,重新找回对世界的信任,才能走出孤寂和无力的沼泽地。他的游戏必须帮他做到这一点。但他需要的游戏迟迟未能到来,而他也已长大,早过了游戏的年龄,最后只能接受心理治疗。
幸运的是,大多数成人通过游戏来帮助孩子的事情,并不像上面的例子那样极端,但是基本点是一样的:孩子无法独自处理所遇到的全部困难,虽然忙碌的父母和老师们在心里抱有这样的期望。